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六成野生乌头被验出含微塑胶

研究发现,本港六成野生乌头样本含有微塑胶,平均每条野生乌头含有4.3件塑胶碎片。(郭威利/大纪元)

人气: 199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8年04月24日讯】教育大学的研究发现,六成野生乌头样本含有微塑胶,平均每条野生乌头含有4.3件塑胶碎片,最多的一条体内含80件微塑胶。绿色和平表示,塑胶及其表面的毒素会积聚在鱼体内,人类食用后,有机会干扰内分泌及致癌。

教大早前分别检验30条本地圈养及30条野生乌头,发现六成野生乌头样本含有微塑胶,平均每条野生乌头含有4.3件塑胶碎片,当中一条更多达80件。本地圈养的乌头,约一成半体内含微塑胶。绿色和平随后解剖13条于街市购买的野生乌头,同样发现塑胶碎片。

在野生乌头体内的微塑胶,主要是积少于5毫米的塑胶碎片及塑胶纤维。当中,42%为聚丙烯,26%为聚乙烯,6%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些成分常用于塑胶即弃餐具,如饮管、酱料包、胶袋、冻饮杯及胶樽等。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陈可淳表示,多个研究发现香港多个海洋生物栖息地及海产均充斥着微塑胶,教育大学早前有研究发现本港海滩的微塑胶平均含量为每平方米约5,000件,高于国际平均值,大概是美国含量的2.4倍。陈可淳指,除了乌头,全球至少170种海洋生物,包括青口、龙虾、丁香鱼等含有微塑胶,本港流浮山及珠江河口的蚝亦无可幸免。

微塑胶本身可能含有毒有害添加剂,或落入海洋后会黏附如农药、塑化剂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陈可淳解释,积聚了毒素的微塑胶会经由食物链累积,增加动物和人类中毒的风险。虽然本港塑胶污染严重,但规管落后于台湾等地,呼吁港府加快立法规管即弃塑胶制品的步伐,及订立全面的减塑政策,从生产源头开始减塑。◇

责任编辑:昌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