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方草耕心新水墨 写实喻意展艺术新高度

系列作品《青埂峰之眼》宣纸彩墨,描绘“女娲以石补破天,顽石被弃大荒山;青埂峰上妙奇石,竟被探险家发现!”超越时空的发想,藉传说画出巧妙故事,亦幻亦真。(黄玉燕/大纪元)

人气: 7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2年03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艺术家方草豪迈率性,作品却细腻多感。东西方兼容并蓄的画风,来自于超过45年的艺术历练,却从未与商业画廊合作,因军职与个人志愿,他选择远离商业画廊的操作,这样的坚持反而保存艺术创作的精纯度,且逐渐展露出高度。即日起“2022耕心 ─ 方草新水墨展”在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展出,57件作品或写景大度有张力,或写意深远、兼批判时势,件件耐人寻味。还有小而美的《大坑步道八景》,承继自北宋《萧湘八景》的传统,画作以虚实交错,展现毕生西画写生功力与中国画的气韵。

小而美的《大坑步道八景》,方草运用了中国画的移动式、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法,让台中人熟悉的大坑步道有了万里长城的气势。
小而美的《大坑步道八景》,方草运用了中国画的移动式、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法,让台中人熟悉的大坑步道有了万里长城的气势。(黄玉燕/大纪元)

台北政战学校美术系毕业的方草(许分草),在26岁时即分别拿下第八届全国美展、第十届台北市美展水彩画第2名的大奖,累积近20次个展。艺术成就获资深艺术家李奇茂教授称许任教政战艺术系,最杰出的学生之一。

方草善于师法古人,长期浸润于中国艺术史,让他可以与古人的技法与思维相通,多幅画作或运用败墙皴法、拓印斑驳败墙延伸现代艺术新意,或运用张大千的泼墨技法,引经据典形塑现代传奇故事、令人莞尔。为构筑大师梦想,方草还曾远赴中国西部行脚创作6年,悟道后的创作大开大合更具禅意。

台湾当代艺术工作者吴心荷表示,年轻时代的方草,水彩画笔触已有别于西方的水彩画法,展现出属于东方的鲜明特色;行脚创作更如同侠客般,最终悟出了新的绘画方向。

对方草创作的观察,吴心荷说,其题材不拘泥于个人狭小生活情趣,表现出大宇宙、大智慧、天、地、人,思古的东方哲学。不走“实验水墨”、“水墨速写”的路迳,坚持透过自己的心眼、一笔一画真切地表达出内心对生命和万物的悸动。

方草善于师法古人技法与思维,多幅画作或运用败墙皴法、拓印斑驳败墙,延伸现代艺术新境界。
方草善于师法古人技法与思维,多幅画作或运用败墙皴法、拓印斑驳败墙,延伸现代艺术新境界。(黄玉燕/大纪元)

吴心荷评方草,笔墨韵味有文人画的飘逸、恬淡、儒雅,却又具强烈视觉刺激和情感。作品构思布局虚实相生,实是直接描写、虚是间接映衬;转实为虚、以虚代实,使虚的空间化为实的生命,为现代水墨画打开另一扇窗。

系列作品中,《青埂峰之眼》宣纸彩墨,描绘“女娲以石补破天,顽石被弃大荒山;青埂峰上妙奇石,竟被探险家发现!”超越时空的发想,藉传说画出巧妙故事,亦幻亦真。行脚系列《力争》,因他在新疆的夏季经常遇到,因此抓了几只来观察、写生、发想,在写实、喻意之间,看见他的真性情。

还有小而美的《大坑步道八景》,方草运用了中国画的移动式、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法,让台中人熟悉的大坑步道有了万里长城的气势,加上云雾缭绕的构图,虚与实之间展现西画写生功力与中国画的气韵。方草说,大坑创作至今超过百幅,但他从不透过照片,因为写生才是活生生的。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