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超市年产18亿件塑胶包装 台环团吁推蔬果裸卖

每年超市10大类商品制造至少18亿件、大约1.5万吨塑胶垃圾,其中蔬果非必要塑胶包装比例最高。(绿色和平提供)
人气: 86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2年04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徐翠玲台湾台北报导)绿色和平与成功大学调查发现,超市10大类商品每年产生至少18亿件一次性塑胶包装,可塞满约4,443辆垃圾车,其中蔬果的非必要塑胶包装比例最高。而10大类商品若使用循环容器采买,平均能减少约53%的包装垃圾量、约57%的碳排放,可带来近57座大安森林公园的减碳效果;建议可透过减量包装、裸卖并提供纸袋方式销售蔬果。

绿色和平指出,超市10类主力商品包括:水果、蔬菜、鸡蛋、米、瓶装水、瓶装饮料、瓶装牛奶、沐浴洗发用品、洗衣精、清洁剂,每年至少产生18亿件、约1.5万吨塑胶垃圾,若和量贩通路一同计算,将达36亿件塑胶垃圾。

成功大学环境工程学系助理教授林心恬指出,蔬菜、水果、瓶装饮料在超市年销量超过7亿件。超市市占率高,减塑潜力大,透过减量、循环、自备容器等策略,可减少垃圾量约8,270公吨、相当于1万6,541场净滩垃圾量。

绿色和平减塑专案主任唐安表示,台湾民众过去10年间到超市购买生鲜蔬果的频率增加约45%。超市通路高达九成生鲜商品使用一次性塑胶包装,用完就丢。法国2021年颁布“蔬果裸卖”法规,列出可优先去除包装贩售的30种蔬果;香港百佳超市也计划在50间门市设置蔬果裸卖专区,超市裸卖成为减塑必然手段。

消基会秘书长徐则钰提到,过量包装可能会增加商品成本约5%至10%,最终都将转嫁给消费者;减少一次性包装,既能替消费者省钱,也能减少大量垃圾。此外,水果礼盒繁复的包装,也不利环境保护。

立委王婉谕则表示,联合国正研拟“全球塑胶公约”,将从源头开始规范塑胶产品从生产、消费到弃置的整个周期。台湾通路的蔬菜、水果尚无裸卖指引,建议环保署可用政策补助,鼓励业者开发新的包装与配送模式,朝向包装减量与最终裸卖目标,也可搭配绿色消费环保集点,让消费者更支持裸卖。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