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集锦】貂蝉的故事

文/杜若
貂蝉,以倾城美色名扬千古;为报大义为国除恶,誉满千秋。(梦子/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19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中,美人貂蝉有闭月羞花之貌,也有为父为国的忠孝之心。东汉末年的董卓擅权跋扈,祸乱朝纲,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弑杀少帝及太后,在朝野内外广布党羽,肆意残杀大臣。养子吕布又骁勇异常,随侍在董卓左右。

奸佞当权,祸乱天下。百姓有倒悬之难,君臣有累卵之危。文武百官竟也无计可施。司徒王允为匡扶社稷,拯救大汉天下生灵,请义女貂蝉出面相助,铲除奸佞。

貂蝉为报答义父的养育之恩,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协助义父王允铲除了奸邪乱国之臣。

貂蝉,以倾城美色名扬千古;为报大义为国除恶,誉满千秋。在滚滚逝去的风云中,她始终是红颜中的妙丽翘楚,将最美好的年华,全部献给了拯救大汉生灵的使命。

说罢千古美人貂蝉,您是否知晓,在中国古代还有不少和“貂蝉”相关的佳话呢。只不过,此貂蝉,非彼貂蝉。我们就来一看究竟吧。

赵武灵王效胡服 饰貂蝉

在中国古代,宫廷侍臣或者勋贵会戴冠饰,其中有一种被称作“貂蝉”,在中国沿用了数千年。

貂、蝉原本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又是如何匹配在一起,成为冠饰的呢?说起来,这和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有关。

赵国君主赵雍(前356年—前295年),即史上有名的赵武灵王。他在位期间,推行“胡服骑射”。北方气候寒冷,胡人以貂皮温暖前额,赵武灵王效法胡人衣冠,以金珰饰首,前插貂尾,以此作为显赫官职的象征。唐朝杜佑《通典‧礼十七‧建华冠》:“惠者,蟪也,其冠文细如蝉翼,故名惠文。”惠与蟪同音,蟪就是小蝉,由于冠上文饰细如蝉翼,因此也称为“赵惠文冠”。

貂是一种哺乳动物,毛色为黄色或紫黑色,毛皮轻暖珍贵。(Shutterstock)

东汉蔡邕所著《独断》记载:“赵武灵王效胡服始施貂蝉之饰,秦灭赵,以其君冠赐侍中。”赵武灵王效仿胡服,开始使用貂蝉作为装饰。秦始皇帝一统六国,将赵国君主的冠饰赐予近臣。“赵惠文冠”后来演变为达官显贵的冠冕,即貂蝉冠。

《宋史‧卷一百五十二‧舆服四》对貂蝉冠有这样的描述:“貂蝉冠一名笼巾,织藤漆之,形正方,如平巾帻。饰以银,前有银花,上缀玳瑁蝉,左右为三小蝉,御玉鼻,左插貂尾。三公、亲王侍祠大朝会,则加于进贤冠而服之。”

蝉居高而饮洁 貂温润而不灼

“貂蝉冠”的“貂”与“蝉”又有怎样的寓意呢?

东晋徐广在《车服杂注》中说:“蝉取清高饮露而不食,貂取紫蔚温润而光彩不彰灼。”

蝉,出于泥土,脱壳羽化,食露而生,具有居高饮洁,也含有高隐的寓意。貂,色泽温润而又不会耀灼伤眼。

西晋崔豹在《古今注》中说:“貂蝉,胡服也,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焕,外柔易而内刚劲也,蝉取其清虚识变也,在位者有文而不自耀,有武而不示人,清虚自牧,识时而动也。”冠上饰蝉,借蝉居高枝比喻官居高位,而能低调行事,文臣不自耀,武将不示人,能够清虚识变,廉洁奉公。

手持笏版,头戴貂蝉冠的范仲淹画像。(公有领域)

寒士“貂蝉”之运

南朝时期,大臣江淹(444年─505年)出身寒门。他十三岁时,江父就去世了。尽管家境贫寒,但江淹勤奋好学,也很喜欢写文章。读书之暇,他就以砍柴卖柴奉养母亲。

有一天,他在砍柴时捡到了一具貂蝉冠饰。打算将其卖掉,换些谷米供养母亲。江母说:“这个貂蝉是你的吉兆啊。你有这么好的才华和德行,怎么会一直生活贫贱呢?把它留下来,等到日后你官居侍中时就戴上它。”

侍中,官职名称,丞相的属官。因其可进入宫禁,侍从皇帝左右,是听闻朝政的显贵要职,也是得到皇帝信任的标志之一。

南朝宋顺帝升明初年(477年),齐王萧道成听说江淹很有才学,于是召他入仕为官。从此江淹官运亨通,官居显赫。果是应了他母亲的先见之明。

南朝老将:此貂蝉从兜鍪中生

同在南朝时期,南朝宋有一名将周盘龙(414年—493年)。每次临战御敌,他都是勇猛果敢,所向披靡。在一次战役中,周盘龙得知儿子奉叔只带了二百人,陷入了敌军的万人阵,因此驰马执槊,冲入敌阵。父子二人骁勇猛战,终于冲出了重围。这一战令父子二人威名大显,震惊了北魏敌军。

周盘龙老迈后,因体衰才弱,无法继续镇守边关,他奏请朝廷解职,虽是得到了恩准,但朝廷仍让他担任散骑常侍、光禄大夫(清贵的名誉头衔)。散骑常侍,也就是皇帝的侍从。按照衣冠制,散骑常侍要头戴貂蝉冠。

齐武帝看着周盘龙的冠饰,笑着说道:“爱卿戴的貂蝉冠,比起你戴的兜鍪(战士戴的头盔)如何?”

周盘龙指指头上的冠饰,说:“这个貂蝉可是从兜鍪中产生的。”这段小故事让人不禁莞尔一笑。

作为冠饰的貂蝉,无法企及美人貂蝉的千秋功绩,却因它蕴涵的美好寓意,承载的历史人文而百代流芳。

古籍中的貂蝉图像。(公有领域)

参考资料:
《南史‧江淹传》卷59
《南史‧周盘龙传》卷46
《太平御览‧服章部五》卷688

点阅【汉典集锦】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说起修炼,对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不论是远古时期黄帝的乘龙飞升,还是秦始皇、汉武帝对神仙的笃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与各朝各代的修炼者所留下的事迹息息相关。就连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炼者有着莫大的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与修炼人有关的地名。
  • 为政篇,首章以“为政以德”定基,次章则讲“思无邪”。正义曰:此章言为政之道在于去邪归正,故举《诗》要当一句以言之。孔门立学,无论学什么,都在人心上下功夫,归于己心之德。为政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载物,坦坦荡荡。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