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唐诗(5B)

作者:朝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图为清 恽寿平《牡丹》(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4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第五课

二、六首押“二冬”韵的古代经典唐诗

3. 过香 唐‧王维

 知香寺,数里云峰。
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日色冷青松。
暮空潭,安禅制龙。

注释:①香积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北郊。唐高宗永隆二年建(公元681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改为开利寺。现又改回原来的名称。本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初冬,这一年王维随长安荐福寺的道光禅师学习佛教的一些修行方法,此行是经道光禅师推荐,第一次去香积寺参观。②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③咽(音夜,入声):幽咽。形容声音低沉、轻微。可用于形容溪水声或哽咽的哭泣声。④危石:高大的岩石(刚好在溪水中央,故流水声到此处有变化)。⑤薄暮: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⑥日色:日光。⑦空潭:清澈的潭水。⑧曲:幽深僻静之处。⑨安禅:打坐入定。⑩毒龙:比喻常人的执著。

全诗大意:不知道前往香积寺的路径(只能凭感觉走),走了数里后就发现自己进入了云雾缭绕的山峰。这里古树森森却没有看到任何人径,可是,又听到深山寺院的钟声不知从何处传来。前面的溪流中有一块高大的石头,溪水声在这里显得幽咽,寒冷的初冬,日色照在青松上。傍晚时分,我在一处清澈幽静的潭水边上,打坐修行,要把执着心去掉,让心静下来。(言外之意,到傍晚了还没找到香积寺,是不是我太执著于去香积寺呀!)

古人诗评:①清黄生《唐诗摘钞》:幽处见奇,老中见秀,章法、句法、字法皆极浑浑(浑厚纯朴),五律无上神品。

②清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笺注》:“不知”字玄妙,模写(形容照原样描绘)幽深处。又云:三四(句)甚是浅易(表面意思简单易理解),甚是深处(却直达人心深处),字法(词组可效法)。五六(句)即景,衬贴荒(荒古)深意。

③清巢父抄本《唐诗从绳》:此尾联寓意格也。起用“不知”二字,便是往时未到,今日方过,幽赏胜情,得未曾有,俱寓此二字内。中二联(颔联及颈联)写景,分途中、本寺。五六是“危石”边“泉声咽”。“青松”上“日色冷”,成倒装句。通篇从“过”字着画。

近体诗倒装句学习:“日色冷青松”是一个倒装句,词意顺序是,冷(寒冷的初冬),日色(日光)、青松。大意是,寒冷的初冬,日光照在青松上。此句的格律:仄仄仄平平(韵),既要与上联对仗,又考虑押韵,所以只能倒装。我们再看一个句子,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韵)。”这两句的大意是,退朝的时候,满袖带着香气从大殿中出来;到中书省挥毫写诗,字字都是珠玉(这是称赞贾至的诗写的好)。其中“诗成珠玉在挥毫”是“挥毫诗成字珠玉”的倒装句,也就是在格律,对仗,押韵这些规律的限制下,用了倒装句。所以,在遵守格律、押韵等规则的前提下,单字、词组可以任意倒装。

“春风拂槛”想其绰约,“露华浓”想其芳艳,脱胎烘染,化工笔也。图为清 恽寿平《牡丹》扇页。(公有领域)

 

 4. 清平调(其一) 唐‧李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槛露华浓。
非群山头见,会向瑶台下逢。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背景故事:据《全唐诗》题注记载[1],(译文)唐玄宗天宝中期,李白在翰林院供职。那时期大唐皇宫开始重视牡丹花,并引进了四株名贵的牡丹花品种,花色分别是纯色的红、紫、浅红、纯白,并移植在兴庆池东面小岛的沉香亭边。

那一天正值四株牡丹花同时盛开,唐玄宗骑名驹照夜白、杨贵妇乘步辇,一起来到沉香亭赏花。唐玄宗令人在梨园乐队中选最优秀的乐手入宫,选定十六种乐器合奏(每种乐器配置的人数未知)。李龟年是当时大唐最好的歌手,他手持檀板,站在乐队前,正准备唱歌。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怎么能用旧的乐词呢?”令李龟年持金花笺诏李白入宫,并写《清平调》(此曲为唐玄宗命名)三首歌词。李白接旨时宿醉未醒,被人抬入宫,到现场后很快就将歌词写好。李龟年用新词唱歌时,杨贵妃先喝了用七宝杯装的鹅梨汁,又浅尝了凉州葡萄酒,很高兴地听着唱歌,兴致甚浓。唐玄宗调玉笛加入乐队配曲,并在每一遍换歌词时,用玉笛的延长音使乐曲更柔和。曲罢,杨贵妃干杯后,两次持绣巾拜谢唐玄宗。唐玄宗自此才开始关注李白,并认为他与其他翰林学士不同。

全诗大意:用云来想像她(杨贵妃)穿的衣裳,用牡丹花来想像她的容颜。她的气质天成,有如沉香亭栏杆外那些盛开的牡丹花,沐浴在早晨的清露中。像杨贵妃这样的气质容颜,要么是在仙界中的群玉山头遇见,要么是在王母娘娘的月下瑶台才可能相逢。

读音说明:裳,唐朝的官方读音“商”;宋、元、明、清官方读音“常”。《康熙字典裳》:“《唐韵》市羊切《集韵》《韵会》辰羊切《正韵》陈羊切,音常。(阳韵)”我们也读“常”。

古人诗评:清黄叔灿《唐诗笺注》:此首咏太真,着二“想”字妙。次句人接不出,却映花说,是“想”之魂。“春风拂槛”想其绰约,“露华浓”想其芳艳,脱胎烘染,化工笔也。

5. 送人 唐‧杜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关山几万重。
明镜半边钗股,此生何处相逢?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注释:①鸳鸯帐:绣有鸳鸯的锦帐,用于防蚊虫,古代夫妻的寝具。②芙蓉:本诗指被面绣有荷花的被子。③关山:关隘山岭。④几万重:比喻(夫妻相隔)很远的距离。“几万”是个虚数,为了加强语气。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也一样,“三千”表示很多,为了加强语气。这也是唐诗创作的一种修辞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及借鉴。⑤明镜:古代士大夫、王公贵族之家女子梳妆用的铜镜。有一种圆形铜镜可对半折叠,便于收纳入梳妆盒中。还可拆卸成两半,称“破镜”。古代感情很深的夫妻,当丈夫要与妻子远别时,妻子为了表达对丈夫的忠贞,会将明镜破开,夫妻各执一半,以期将来破镜重圆。另一个用意是,明镜只剩一半,女子无法正常梳妆,表示从离别的那天起素颜不打扮,因为“女为悦己者容(女子为爱自己的人儿梳妆打扮)”。⑥钗:金钗。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制而成。“钗一股”是说将完整的金钗分开,夫妻各执一股。⑦“此生何处不相逢”是一种无奈,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期盼吧。

题材说明:本诗是杜牧以女子的口吻写的一首诗,这种创作方式在唐代很流行,比如李白的《江夏行》、《长相思》,白居易的《长相思闺怨》等都是以女子的口吻写的诗。这名女子的丈夫要去从军,并到万里之外的边关抵御外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女子送丈夫离开家,到晚上了才躲在鸳鸯帐中哭泣,可能是怕被家中的孩子或公婆听到,也怕影响他们休息。

全诗大意:挂着鸳鸯锦帐的床铺,她在芙蓉棉被中哭泣;因为丈夫去往远隔万里之外的边关从军。那破开的铜镜,分开的金钗,这辈子在哪里不能相遇呢?(言外之意,只能时常在梦里相遇,因为梦中相遇的地点常常会不一样。)

诗评:第一句“暖”字用的很巧妙,既照应了平仄,又告之读者被子里有人(有温度),还大致点出了天气情况,是天寒的时节。因为只有这个时段须要盖棉被。第四句的“何处”让人有一种悲壮的感觉;在杜牧创作此诗的年代(公元842年前后),永定河(也称无定河、桑乾)上游与吐蕃及回纥接壤的边关战事频繁。有时候几个营的士兵出去打仗,回来的还不到一半人。唐许浑《塞下》:“夜战桑乾北,秦兵(唐兵)半不归。”所以能义无反顾地去边关从军的军人都值得敬佩!那时候通信不像现在这么便利,有时候边关的战士牺牲了好几年,家属都不知道。另一位与杜牧同时期的诗人陈陶也在《陇西行》的诗中说:“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读之莫不潸然。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关山几万重。图为清 沈铨《荷塘鸳鸯图》局部。 (公有领域)

 

 6. 览镜 唐‧侯休祥

览今朝镜,殊非是容。
自看犹不识,何况故人逢?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注释:①览:照;“览镜”即“照镜”,在古诗文是常用词组。②看:读音“刊”。③殊非:完全不是。这也是古诗文的常用词组。④昔是:过去那样。

全诗大意:突然照了一下镜子,发现自己完全不是过去的样子。看自己现在的模样都不认识,更何况是故人相见呢。

诗评:在中国古代,朝廷及地方的官署、衙门会悬挂镜子,以便官员整理仪容。地方官员坐堂之前;首都官员祭祀、上朝之前都要照镜子。而非官方场合,如寺庙、道观、客栈、酒楼等很少有挂镜子的[2]。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十年罢西笑,览镜如秋霜。(大意:经过十年的弃官游历天下,我已经不再羡慕长安城的生活;今天在你们衙门中照了一下镜子,才发现自己已经是满头白发。)”也就是李白写这首诗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没照镜子了。

本诗的作者侯休祥亦然,有一段时间没有照镜子了。一二句言外之意是感叹时光飞逝,容颜易改。还隐喻了自己没有在朝为官。三四句让人不禁要问自己(看着镜中陌生的“我”),我是谁?我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

三、附注:

1. 《全唐诗》题注:“天宝中,白供奉翰林。禁中初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会花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诏选梨园中弟子尤者,得乐一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白承诏,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龟年歌之,太真持鹅梨七宝杯,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歌词,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饮罢,敛绣巾重拜。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学士。”

笔者考证说明:《全唐诗》是清朝康熙时期多位文人编撰的,所以题注也是他们根据史料记载编写的。实际上《清平调》三首诗创作于天宝初年(公元743年,天宝二年)春三月,同年年底,李白因得罪高力士等权贵,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新旧唐书记载的都是天宝初年);而不是天宝中(公元749年)。

2. 古代一些特殊场合可能有镜子;唐刘希夷《览镜》:“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

点阅【跟我学唐诗】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诗中格律诗的对仗句子,巧妙地运用了古汉语词组的构词法和平仄读音,自格律诗在唐代出现后,古人创作了大量的名篇及对句,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值得我们代代相传及诵读。
  • 缤纷无数地,错落几多时。 门外红山果,亭前白雪枝。 孤寒如自怨,寂寞诉伊谁? 宁抱冰霜老,不为蒲柳姿。
  • 这一系列教材主要是教五岁以上,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用古汉语的四声诵读古典近体诗,学习过程中熟悉格律并尝试近体诗创作。要学好中文,从小就应该偏向于文言文教学,古人的思维方式及古汉语的构词法,跟现代人的观念不一样。文言文能学好,白话文不用教都会。
  • 沿对革,异对同; 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 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 押“一东”韵的古代经典唐诗 宋‧苏轼《题杨次公蕙 》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 这首诗可以说是白居易的人生感悟,虽久寄官场,却能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态。一位儒家的修行者,虽然有情在,但只要不被人情所牵绊,就能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开心地生活及修行。
  • 常人写诗一般都说“春风相送”或“借春风”如何如何,而李白写诗不拘一格,挂帆秋风,轻舟东下。明‧敖英《唐诗绝句类选》:蒋仲舒曰:“挂”字最得趣。
  • “秋”与“冬”均为平声,原则上不能相对,但在一些律句中,如果那个位置是可平可仄,就可以对仗使用,这种例句在古典近体诗中有很多。比如,唐‧白居易《岁晚旅望》:“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北宋‧苏轼《雪夜独宿柏仙庵》:“稍压冬温聊得健,未濡秋旱若为耕。”南宋‧陆游《秋晚村舍杂咏二首其一》:“园丁种冬菜,邻女卖秋茶。”以上对仗例句中,平仄格律都没有问题。
  • 芍药 唐‧韩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这首诗高妙之处在于先描述了芍药的美,然后让自己和读者都吓了一跳,不着痕迹地称赞了皇宫的夜色美景。大唐的皇宫确实美如仙宫。韩愈不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诗常常能出人意表。
  • 杜甫《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翠绿”本来象征着生命及生长,可是它们却被当前的浮烟雾霾重重阻隔,看不到前景。这是诗圣遣词造句的绝妙之处,意在言外。颔联两句均隐喻了杜甫对当时局势看不到前景的担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