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季春为何称清明? 属于清明的珍贵好景与美滋味

作者:容乃加
在桐花最美的桐花秘境“甘家堡”尽情挥洒桐花之美,还能享受客家美食。(桐花秘境“甘家堡”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79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经过了初春的沉静内敛、仲春的昼夜均平,迎来季春的洁净清明。“清明”在春分节气后到来,是二十四节气的三月节,此时节为何称“清明”?一年难得是清明!什么是专属于清明的好景与好滋味?

“清明”是什么意思

古代中国黄历以二十四节气表示了一年中季节时令的变迁和气候、物候的变化现象与规律,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表示季节时令,如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表示天象气候的变化;小满、芒种表示农作物候,乍看“清明”之义比较难以归类,那么“清明”表示什么意义呢?

清明时节,对应八卦的艮卦,阳自下升,一阳(爻)止于二阴之上,寓意少阳初壮,突破阴气重围,生气跃动。《逸周书》说清明是春天第三个月的中气。孔颖达解释:“清明,谓物生清净明洁。”是说此时生长的万物都清净而明洁,所以称此时为清明。

季春来到,天地清澄,毒害未萌,阳气和韶,惠风习习,甘雨滋润,孕育万物的精华。《礼记‧月令》说季春:“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曲者)毕出,萌者尽达。”清明时节,品物流形(万物变化成形),花草树木感触到了少壮的阳气,卷曲的舒放了,含苞的开花了,天地人间一片欣欣然,“清明千万家,处处是年华;榆柳芳辰火,梧桐今日花”[1] 。

清明三月节  桐月桐花开

清明节三个代表性的物候:“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逸周书‧时训解》)

黄历三月也有“桐月”的雅称,因为梧桐就在清明节气降临时开花了。《荆楚岁时记.第二部佚文辑录》述写“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节气十五天,以每五天为一候都有不同的花开,依序是:“桐花、麦花、柳花”。按照花期来看,在清明节气里开花的有泡桐花和油桐花,泡桐别称“梧桐”、油桐别称“青桐” 。以现在通行的阳历来看,油桐的三年桐在4─7月开花,初花的时间和清明节气契合。泡桐则在3─4月开花,油桐的千年桐在3─5月开花。

梧桐树形高大正直不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清高的象征。传说凤凰这种神鸟非梧桐木不栖息。《庄子》秋水篇说凤凰(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梧桐不栖。梧桐得清明之气而开花,这种天然的安排恰是完美的“巧合”。

唯有清明才有的珍物  骑火茶

除了看花,还有一种珍饮富含清明的精华,古今皆爱,那就是“茶”。一般的春茶,是在清明之后才适合采收,有少量早春抽芽的品种,称为“明前茶”,又名“火前茶”。

清明前产茶区天气还不热,此时茶虫害少,茶的芽叶细嫩,形美色翠,味鲜香清,被视为上品茶,爱茶的人昵称“黄金芽”。此时乍暖还寒的天气,让茶叶生长缓慢,能采摘的茶芽产量很少,一芽一叶来之不易。一般熟练的采茶姑娘,每人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十二两的嫩茶芽,一斤西湖明前龙井需要三万六千枚嫩茶芽作成,而一斤明前碧螺春,更需要7─9万颗茶芽才能得!

在清明这一天采得的茶叫“骑火茶”,是一年中唯有清明日才能得的珍品。“骑火茶”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话说在周代就有寒食禁火,清明改火开始用新火的礼制,于是清明称“骑火”,这一天采的茶就称为“骑火茶”。

清代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杭州名茶区天竺观看了茶叶的采制,作了《观采茶作歌》一诗,赞美骑火茶难得:“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骑火茶不嫩不老,兼具明前茶的“鲜”和明后茶的醇,矿物质维生素的营养更丰富,滋味鲜醇恰到好处,也比明前茶耐泡。

骑火茶的掌故在唐末五代就形成了,那时骑火茶被列为特上品。唐朝毛文锡《茶谱》记载:“龙安有骑火茶,最上,不在火前,不在火后故也。”龙安茶产于蜀地绵州龙安县的松岭关, 摘采时间选在清明节那一天,自古以来龙安骑火茶就被列入珍茶名录。后来,骑火茶名传天下,于是各茶园在清明日这天采摘的茶都称为骑火茶。

一年难得是清明!在乱纷纷的浊世中,清明这一天正好提醒我们保持一颗清明之心,去品味天地之间的种种美好的境界。赏桐花绽开、饮“骑火茶”,延展了清明这一天的天地纯净、醇美的精华。《老子河上公章句》有句话说“心善渊,水深空虚,渊深清明”,如果我们能够体现无私善良的心境,更能沟通天地,深入体会清明内蕴的境界!

注释:
[1] 出自:中唐‧杨巨源的诗 《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
@*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文化自来就发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阴阳生克之道表现在天地人间,表现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在民俗节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该当端午节莫属了!让我们来轻轻揭开这道绵延几千年的文化面纱,找找端午节俗中蕴含哪些阴阳五行的道理?
  • 说到艾草,你可能会好奇它和端午节的关联。艾草一直都是端午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呢?摘了艾草要干嘛用呢?
  • 平日寂静的上水古洞村,在今年3月底迎来村内最盛大的节日——观音宝诞,远远就可以看到青山公路旁搭起竹制的大戏棚,满挂贺诞花牌,十分吸睛。穿过闪耀的大花牌,伴随着喧天的“查笃撑”锣鼓声,大幕拉开,六位台柱闪耀登场,上演开台例戏《六国大封相》。
  • 历朝历代的中华古人对于节气相当重视,相应衍生出不少民俗。立夏的民俗中隐含养生观念与作法,展现民俗养生的内涵。关于立夏的食补、禁忌和养生的民俗一次看遍。
  • 古人讲“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发扬的季节。谷雨是暮春的最后一个节气,错过谷雨终就错过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当下!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到来,此时天地万物的生长皆清净㓗齐阳气发,所以称“清明”。自古以来清明融合了节气、历史的内涵,形成古老又丰富多元的节俗!其中不少节俗传自仅相隔一二天且节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节。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公有领域)
    节气“清明”表示什么意义呢?清明对应卦象是什么涵义?如何利用“清明”让人生“乐活”呢?古人有一套!
  • 春分节气后到来的是“清明”,此时清净明洁之气象,弥布天地间,万物欣欣向荣。我们来探索一下: 清明节的日期为何在4月4日和4月5日之间变动呢?古代的清明节也放连假吗?作什么活动呢?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个很有指标性的节气,在生命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象征。中国的节气“春分”指示新生、诞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节、复活节的时间也都在此时节。东西方文化对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时节展现了什么妙合之处吗?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