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嘉大与中研院透过micro CT技术发表深海镰虾

嘉大张素菁助理教授利用micro CT技术呈现深海镰虾新物种外观。(嘉义大学提供)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3年06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台湾嘉义报导)新物种的发现不容易,嘉义大学生物资源学系张素菁助理教授与中研院合作,透过医学研究常用的micro CT技术应用于深海镰虾外观3D影像呈现,可清楚比较出深海镰虾不同种类的身体雕刻及纹路,分别在去年及今年于东沙及台湾本岛各发表一种世界新种镰虾。目前东沙新种“钝脊镰虾”已成功发表于国际动物分类期刊Zootaxa,而台湾本岛所发现的深海镰虾新物种预计在今年于国际海洋科学期刊Bulletin of Marine Science正式发表。

东沙新种Glyphocrangon obtusis样貌。
东沙新种Glyphocrangon obtusis样貌。(海洋大学陈天任教授提供)

该深海镰虾新物种,为嘉大张素菁助理教授在台湾渔船于台湾本岛和东沙300至500公尺深海地区捕捉到的渔获中,所挖掘到的一些体长仅有3至5公分的深海镰虾个体,由于这些镰虾身上的雕刻十分复杂,不易进行鉴种,因此特别与中研院的小鼠中心合作。

远洋渔船的下杂渔获是海洋生物学者挖宝的地方。(海洋大学黄建福博士后研究员提供)

张素菁助理教授特别提到,位于南中国海的东沙深海生物多样性十分高,但相关研究并不多,除詹氏深水虱外,镰虾也是一群分布深度最深可超过6,000公尺的典型深海生物。与一般虾子不同,镰虾除大钳呈镰刀状外,它们的甲壳既厚且坚硬,额剑和尾柄十分尖锐,当身体卷曲时,尾柄更可锁死来御敌。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联合国SDGs的重点项目之一,其中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海更栖息着令人啧啧称奇的各式生物。广义的深海是指200公尺深的海域,若要取得栖息在深海处的生物样本,难度较高且所费不赀,因此各地渔港及远洋渔船的下杂渔获,常是海洋生物学者以最低成本取得许多样本的途径之一,可说是海洋生物学家挖宝的地方。最近很夯的大王具足虫就是深海世界的成员之一,拉面上的巨型具足虫,其实就是近年在东沙岛深海地区所发现的世界新种詹氏具足虫(或称詹氏深水虱)。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