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山夜话】从治头痛谈起(下)

李德孚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5日讯】头痛一症,常被视为小恙,不被深究。在临床上也很多见,头痛患者各种年龄和性别皆有。对医家来说,真能治好头痛,亦非易事,尤其对顽固、持久、反复发作的头痛,甚为棘手。
余在临床中,曾治愈不少头痛症,但有一例,十分顽固,虽事过年余,仍记忆犹新。

一位头痛症患者名安,头痛已有30多年。最初的起因是她从马上摔下,后脑着地受伤。后来,一根大木棍从房顶落下,一头正砸在她被伤过的后脑勺部位。西医曾开刀手术三、四次,但找不到原因,却因此破坏了脑神经组织,她的头痛使医生们束手无策。日久疼痛剧烈不已,病邪深入,瘀而不通,痛时如椎刺,固定不移。她每次头痛发作时要躺一周,昏沉沉的,刚好一些,下一个头痛周期又开始,药物无法控制。她对我说:“真是生不如死!”

她第一次来诊所,是双手捧着脑袋进来的。她的家人告诉我她是从急诊室直接送到我这里的。我仔细观察其症状:她脉细涩,舌质紫暗,是典型的瘀血头痛。于是对其症,我用中药当归汤加蜈蚣、细辛来活血通络,祛风镇痉,理气止痛。

她服药一段时间,略有好转。但不久,旧病复发。治疗时好一些,过了几天,又抱头叫痛。

我试了各种方子和治疗方法,都是好一阵坏一阵。一次,我注意到她的舌苔腻,便问她有无吃甜食的嗜好。她点头承认:“有”。问她平时吃些什么甜食,她告诉我她二、三天一盒糖,一天几块巧克力,天天吃冰淇淋。我这才发现了诱发她头痛的“导火索”。

糖是湿浊之食,引痰,痰火上攻清窍,湿浊内停经络阻塞,清阳被遏,再加上受伤前因,就好比是“屋漏又遇连夜雨”,头痛自然一发不可收拾。

我告诉她吃甜食是引起她头痛复发的原因,她便开始节制甜食和糖类,头痛立即大为好转。我又在用药中加血府逐瘀汤,使她的头痛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

——转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苏秦用锥刺大腿,提醒自己发愤苦读;李勣为姊姊煮粥,不小心烧到胡须。
  • 《三国演义》处处蕴含着古人的天机,只是我们有时会忽略那些东西,认为是迷信。刘备的坐骑叫“的卢”,人人都认为他妨主,以为不详。可是真相却像是龙马,可以腾空。关键时刻救了刘备一命。
  • 明清之交的江南无锡,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烟波之风光,也有名流荟萃、诗赋鼎盛之风流。这片吴中繁华之乡,在闺秀文学盛况空前的时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诗词传世的才女——顾贞立。
  • “天地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明清以来,许多文人认同这一论点,重视女子才华,因而这一时期才女大量涌现,才女文学之繁荣,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评明清才女,大多推举商夫人为冠。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时的江南贤媛商景兰。富庶而风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闺秀数不胜数,商夫人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样的英灵之气呢……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他逃至吴国,说服吴王攻破楚国首都;越王句践表面向吴求降,暗中发愤图强,二十二年后一举消灭吴国。
  • 在中国古代,像名医扁鹊这样对“病”与“死”有着极佳判断力的医生还有许多。本篇将介绍明朝医籍中记载的几位。
  • 西湖之畔,段家桥头,有一处小摊格外引人瞩目。摊位上摆着一幅幅颇具元人笔法的淡墨山水,画作上题着娟秀的小楷——“黄媛介”,摊主恰恰是位布衣荆钗的少妇。一旦赚够一日的生活费,她就匆匆收摊,不肯再作画。 女子抛头露面来养家糊口,在古代称得上是一大奇闻。这位独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兴的名媛淑女黄媛介。她和姐姐黄媛贞,更是一对才女姐妹花。时人对她们有一段知名的评价……
  • “我谢絮才,生长闺门,性耽书史,自惭巾帼,不爱铅华……”一出独幕剧,一场独角戏,吟唱着清代女子的才情与心志。这部杂剧名为《乔影》,甫问世就被之管弦,传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颇似有井水处必歌柳永词的盛况。
  • 曹操足智多谋,颜回大智若愚。
  • 在唐中宗、睿宗之时,武则天夺嫡之谋得逞,肆行不义之威,大唐的国祚差点脉断武则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诬告“谋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义士舍命护主,忠义的魄力震慑奸逆,改变了逆乱之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