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的面纱 宾拉登的弟媳出书揭露家族秘辛

张筱云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9日讯】美国“九一一”攻击事件后,宾拉登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头号缉拿要犯,尤其,他截至目前为止生死下落不明,更增添传奇色彩。因此,九月底,他的弟媳卡门‧宾拉登(Carmen Bin Ladin)出书引起广泛兴趣,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纷纷访问她,一时之间,宾‧拉丁女士炽手可热。

这位生于日内瓦的瑞士(父)、伊朗(母)混血(她坚持不肯透露年龄),从小在西方世界长大,一九七三年在美国念书时结识生命中的阿拉伯“白马王子”,杰士南‧宾拉登(Jeslam Bin Ladin),隔年举行童话般的婚礼,他是宾拉登二十四个兄弟之一,起先他们住在美国,七六年搬回沙乌地阿拉伯麦加,和老宾拉登家族:二十二个老婆、二十九个女儿、二十五个儿子,同住一条街,杰士南接管部分的家族事业。从此,卡门生命作了一百八十度改变,她必须强迫自己改变观念,把西方世界男女平等游戏规则抛到脑后,进入男尊女卑的阿拉伯世界,许多之前理所当然的事不再理所当然。

在《撕裂的面纱》(Der zerrissene Schleier),这本厚达三百多页的书中,作者不仅叙述她和宾拉登接触的经验、个人在阿拉伯世界中的适应不良、如何费尽心血让女儿远离伊斯兰教洗脑所作的努力。同时也提到整个家族和阿拉伯皇室的交往与宫廷内幕,包括王子、公主们的同性恋癖好,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阿拉伯人的特点,包括“高傲、自以为是”和缺乏同情心理等种种不良习性。

作者并指出,阿拉伯人家族性强,即使宾拉登成为全世界头号通缉犯,家族仍然会支持他。甚至,阿拉伯国家至今仍怀疑,“九一一”事件是否应当把罪过归到宾拉登头上。基本上,沙乌地回教徒和阿富汗的泰利班本质类似,唯一差别是,一个富裕到流油,一个穷得没裤子穿。

卡门在访问中畅谈与奥沙玛‧宾拉登接触的经验,她回忆:“有一天奥沙玛来敲门,我去开门,他一见到我,立刻转身就走,我在后面喊:‘别走!进来呀!你弟弟在家。’后来丈夫解释,他们的宗教不允许男人直视未蒙面的妇女,即使是弟媳妇也不行。”由此可见宾拉登对宗教的执著。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炎热的午后,宾拉登两个月大的儿子口渴,啼哭不停,婴儿的母亲,娜绪娃(Nadschwa),即宾拉登的妻妾之一,不停尝试以汤匙喂他喝开水,卡门递给娜绪娃奶瓶,被她拒绝:“奥沙玛不准,因为奶嘴是塑料制成,不合教法,是罪恶的”卡门无法置信,亲生儿子的健康会比教义重要,她托请先生说情,可是没用,一点也动摇不了宾拉登铁一般的戒律。

这种漠视人性、宗教至上的理念令她害怕,所以,她一点都不讶异会发生美国的恐怖攻击事件,因为这是教育体系制度下的必然产物,作者认为当地学校教育根本是一种洗脑,将仇恨植入孩子纯洁的心灵。有一天,她在八岁的女儿的课本上看见“我恨犹太人,我爱巴基斯坦人”字句时,简直要昏倒,她立刻找校长理论,得到的答案是“你是外国人,不了解习俗,无权插手过问。”从此,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女儿带出去,让她们接受西方教育。一九八五年,她们迁居日内瓦,八八年这对夫妇分居,离婚官司打了八年,至今仍在缠讼中。卡门心痛地表示,自从诉诸法律途径,不仅夫妻关系降至冰点,父女亲情化为乌有,就算偶然在街上相遇亦形同陌路,他也不会跟女儿说话。非但夫家视她们为仇敌,她写的这本书也不见容于回教世界,一位自称中立派的回教女性批评:“真可耻!拿这么一点对宾拉登的贫乏认知和关系来赚钱。”

但作者反驳,她强调主要是为了两个成年女儿(二十六岁,二十四岁)而写,“她们有权利知道,我和她们父亲之间发生什么事,还有,最重要的是,她们所背负‘宾拉登’这个姓氏背后的故事,让人们不要以异样眼光看待她们。”

另外,因为这本书的出版,瑞士当局开始调查卡门前夫事业经营状况,怀疑他是宾拉登恐怖集团金钱操控主脑之一,希望从中得知其洗钱和财务运作方式,卡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杰士南‧宾拉登总共了投资七十五家公司,至于是哪些公司,因牵涉法律问题,她宣称无法奉告。

附注─
书名:《撕裂的面纱》(Der zerrissene Schleier,303页)
作者:卡门‧宾拉登(Carmen Bin Ladin)
出版社:克莱丁斯特出版社( DroemerVerlag,2003年9月底出版 )
文体:传记

张筱云寄自慕尼黑城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话讲“妖不胜德”,在《西游记》中,作者对一些小妖出场的描述也很真实生动且耐人思量。
  • 不一时,将出酒肴,无非鱼肉之类。二人对酌。朱恩问道:“大哥有几位令郎?”施复答道:“只有一个,刚才二岁,不知贤弟有几个?”朱恩道:“止有一个女儿,也才二岁。”便教浑家抱出来,与施复观看。朱恩又道:“大哥,我与你兄弟之间,再结个儿女亲家何如?”施复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两下联了姻事,愈加亲热。杯来盏去,直饮至更余方止。
  • 这首诗引着两个古人阴骘的故事。第一句说:“还带曾消纵理纹。”乃唐朝晋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鉴,以决行藏。那相士说:“足下功名事,且不必问。更有句话,如不见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岂敢见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纵理纹入口,数年之间,必致饿死沟渠。”连相钱俱不肯受。裴度是个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话休烦絮。一日张孝基有事来到陈留郡中,借个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处游玩。末后来至市上,只见个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驱逐他起身。张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与他几个钱钞。那朱信原是过家老仆,极会鉴貌辨色,随机应变,是个伶俐人儿。当下取钱递与这乞丐,把眼观看,吃了一惊,急忙赶来,对张孝基说道:“官人向来寻访小官人下落。适来丐者,面貌好生厮像。”张孝基便定了脚,分付道:“你再去细看。若果是他,必然认得你。且莫说我是你家女婿,太公产业都归于我。只说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对答,然后你便引他来相见,我自有处。”
  • 说这汉末时,许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过名善,真个田连阡陌、牛马成群,庄房屋舍,几十余处,童仆厮养,不计其数。他虽然是个富翁,一生省俭做家,从没有穿一件新鲜衣服、吃一味可口东西;也不晓得花朝月夕,同个朋友到胜景处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时八节,备个筵席,会一会亲族,请一请乡党。终日缩在家中,皱着两个眉头,吃这碗枯茶淡饭。一把匙钥,紧紧挂在身边,丝毫东西,都要亲手出放。房中桌上,更无别物,单单一个算盘、几本账簿。身子恰像生铁铸就、熟铜打成,长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积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费。正是:世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调。
  • 这八句诗,奉劝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贪图利己,谋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着大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那老儿做人公道,利心颇轻,为此主顾甚多,生意尽好。不几年,攒上好些家私。韦德年长,娶了邻近单裁缝的女儿为媳。那单氏到有八九分颜色,本地大户,情愿出百十贯钱讨他做偏房,单裁缝不肯,因见韦家父子本分,手头活动,况又邻居,一夫一妇,遂就了这头亲事。
  • 话说宋朝汴梁有个王从事,同了夫人到临安调官,赁一民房。居住数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寻得一所宅子,宽敞洁净,甚是像意。当把房钱赁下了。归来与夫人说:“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东西去,临完,我雇轿来接你。”
  • 话说浙江嘉兴府长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钟,家财万贯,世代都称员外。性至悭吝,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
  • 话说杀人偿命,是人世间最大的事,非同小可。所以是真难假,是假难真。真的时节,纵然有钱可以通神,目下脱逃宪网,到底天理不容,无心之中自然败露;假的时节,纵然严刑拷掠,诬伏莫伸,到底有个辩白的日子。假饶误出误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无罪的却命绝于囹圄、刀锯之间,难道头顶上这个老翁是没有眼睛的么?
  • 且说徐言弟兄等阿寄转身后,都笑道:“可笑那三娘子好没见识,有银子做生意,却不与你我商量,倒听阿寄这老奴才的说话。我想他生长已来,何曾做惯生意?哄骗孤孀妇人的东西,自去快活。这本钱可不白白送落。”徐召道:“便是当初阖家时,却不把出来营运,如今才分得,即教阿寄做客经商。我想三娘子又没甚妆奁,这银两定然是老官儿存日,三兄弟克剥下的,今日方才出豁。总之,三娘子瞒着你我做事,若说他不该如此,反道我们妒忌了。且待阿寄折本回来,那时去笑他!”正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