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黄橘绿

font print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2日讯】
宋 赵令穰
橙黄橘绿 册
绢 设色
24.2 x 24.9公分

入秋的江南,暑气消尽,寒冬未至,正是一年当中最清爽宜人的时节。潺潺溪流,轻巧弯延地划过雾色苍茫的平野;两岸橘树遍植成林,一粒粒芬芳的黄果、绿实,像是地上的点点繁星。空气里弥漫着微润的甘甜,吸引三三两两的水鸟,自在地悠游在汀渚之间。幽静、迷濛的景境,不正是苏东坡笔底下“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诗情?

  诗人爱橘,画家画橘,事实上,中国人对于橘,自古以来就怀抱着特殊的情感。在上古,屈原将橘视为贞节、节操的象征,还作了篇“橘赋”歌颂它。后来,橘被视为可靠的财富创造者,拥有千株橘树的身价,就如同拥有千户的侯爵一样。在此同时,橘树的开花、结果,也教历代诗人们不断地为它流连、着迷。于是,橘树入了诗,橘诗又入了画,这一幕江南好景,就在诗人与画家联手下,孕育而生。

  宋代画家善以诗意入画,赵令穰(活动于1070-1100)就是其中之一。赵氏出身北宋皇室贵族,他善画江湖小景,画风优雅而清丽。虽然在这幅“橙黄橘绿”图里,画家直接用色点叶、画橘,笔线不够精准,可能不是赵令穰的作品,但是画中隐约的柔美,令人悠然神往。

  沿溪两岸,通植橙橘,平林断岸,水落石出。水渚之间有鹡鸰、双凫,或栖或翔,陂湖烟樾,景境幽雅。本幅除橙橘主干略用墨勾勒,余树叶、圆石、丛苇野菊等皆用色直接点画,其中橙黄、橘绿之色仅半存。尽管原作色已略残褪,然娟丽雅驯的敷彩跃然幅间,是件杰出的宋人小青绿设色法。

  青绿山水一名金碧山水,始创于唐李思训(公元653-718年)父子,其画笔格遒劲细密,似仍沿袭六朝雕琢之余韵。(注1)而这种为后人所宗法的青绿重色山水是董其昌(1555-1636)所称之“北宗”,以别于“南宗”王维(699-759)之水墨渲淡,董氏并言其分以技法而非地域之南北耳。(注2)传至宋时稍变其法,参以墨笔,是为小青绿法。此图一河两岸对称结构形式与宋人“人物”册上屏风之画取景相似,该图上有宣和藏印,可能为北宋徽宗(1082-1135)年间所作。(注3)本幅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之“湖庄清夏”卷笔墨趣味不尽同,然超轶绝尘的韵致,虽非定出于赵大年所作,成画时间当在南宋初期。(注4)

  本图对幅有宋高宗(1107-1187)草书苏轼(1036-1101)“赠刘景文”七绝一首,并钤“德寿”印,金珠玉璧,二幅上方皆钤“内府书画”南宋内府印一,仅三分之一于幅内,后挖裱补上,当是旧钤。(注5)边幅裱纸文有梁清标藏印两方。

  赵令穰(约活动于1070-1100),字大年,宋宗室,雅有美才高行,读书能文。画汀渚水鸟,有出尘越俗之韵致,雪景类世所收王维笔。又学东坡作小山丛竹,思致殊佳,但觉笔意柔嫩。少时好声色裘马,虽有美才,然不专习,黄山谷尝跋其画曰,谓其更屏声色裘马,使胸中有数百卷书,便当可不愧文与可。后既得名,则无少暇,乃掷笔叹曰:“艺之役人如此。”

(许郭璜)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