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雪寒禽

font print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6日讯】
宋 马麟
暮雪寒禽 册
绢 设色
27.6 x 42.9公分

苍茫的暮色里,纷飞的瑞雪,在山岩间的绿竹与荆棘上,积伫了一道冰冷的白色寒光。几颗醒目的红色果实,伴随着凋零的残叶,孤独地悬挂在荆枝上。一对黄尾鸲,相互偎靠地瑟缩在山岩与荆、竹之间,目光里透露些许的期待与无奈:漫漫的寒冬,何时才会离去呢?

  荆棘性暖,能避霜寒,因此常吸引鸟儿来此躲避隆冬的严寒;而绿竹在此时也成了一片片遮蔽风雪的罩顶,为前来此处避寒的黄尾鸲,提供了绝佳的栖避之所。与许多羽色单调的冬候鸟相较,黄尾鸲由于颜色较为亮丽(尤其是公鸟),往往能吸引人的目光,带来惊喜。在大地笼罩在寒冷、阴暗时,这股小小的惊喜,不难想见也令人弥足珍惜。

  这幅南宋院画家马麟(活动于1195-1264)所作的“暮雪寒禽”图,色泽淳雅,用笔简逸。但画中举凡山岩的坚实、荆棘的曲硬如铁、以及黄尾鸲的蓬松、轻巧如绵等,都表露无遗,可知画家技艺的精到。马麟来自于绘画世家,既吸取了父亲-马远的部分笔墨特质,也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风格。这幅作品上,荆枝所指处尚有宁宗皇帝的题诗,亦足征马麟作品在当时所受的肯定了。

  马麟,马远(活动于公元1190-1224年)之子。其家族五代相传,均以画艺闻名当世,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宋朝南渡后设籍于浙江钱塘。马麟为其中的第五代,幼年时秉承家学,甚早便已在绘画方面有所成就,但其生卒年不详,仅知至迟在理宗时(1224-1264在位)当已进入画院。(注1)也有谓其于宁宗时期(1195-1224在位)即和父亲同在画院(注2),而从本幅上的两行题字:“疏枝潜缀粉,并翅不禁寒”为宁宗所书来看(注3),颇有可能。

  关于马麟的绘画风格,记载中言与其父相近,故历来传说马远为使儿子成名,往往在自己的作品上书写马麟的名字,但从现存马麟的作品来看,其有属于自身的风格,应无借用父亲之名的必要。不过在马麟的笔墨上,马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惟战笔少,笔触也较圆而粗短。

  本幅画暮冬寒天之时,岩壁下的荆棘和翠竹皆覆盖着白雪。黄尾鸲一对栖息在棘枝上,雄鸲仰头凝视上方,雌鸲微阁眼,两相偎依,以避严冬的寒冷。全幅的色泽沈厚,先以淡墨染底,并淡淡染上白粉一层,表现雪日苍茫的天色。其中山壁以淡笔画之,再加浓笔,甚至有干擦之处,积雪的地方则先留白再稍染白粉,另壁前竹叶的堆雪处亦是如此。竹叶的轮廓线用笔放逸,染色时往往染于其上,不似工笔画法之整齐分明,显见写意的趣味。山壁后之竹以淡墨钩画,加染赭墨,以和壁前之竹分出前后,形成深度感。画翎毛以四周染淡墨留出其形为主,有轮廓线处其线条颇不明确,且染笔多。再稍以淡墨丝毛,充分表现出黄尾鸲的轻巧,和栖踞枝头时毛羽蓬松之感。荆棘先以淡笔画出,再以浓墨重画之或做提笔,其形态夸张,有些喧宾夺主的意味。此画在对花鸟等的描绘之外,更强调一份在寒冷中呈现出来的详和宁静的气氛。而幅上宁宗的两行题诗与画相映照,更道出了诗文因画而生,画因诗文而意足的旨趣。(注4)

  “暮雪寒禽”属粗笔画风,和院藏马麟“芳春雨霁”册页的风格极为相近,尤以二幅中的荆棘和枝干之处最为明显。而另有一幅“暗香影”册页虽属细笔画风,但其中梅干的细枝部分和本幅中荆棘的细枝笔法相类,正显示出画家本身一些用笔习惯之所在。“暮雪寒禽”上马麟的名款,从书法观之,纵不如院藏其“芳春雨霁”册页和“秉烛夜游”册页之佳,然字之结体却是相同的。加上画幅在笔墨方面所展现出来的润泽和苍劲稳健,当可为马麟之又一佳作。

(谭怡令)

注1: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页727。

注2:高木森,〈理学时代的艺术奇葩—马远父子〉,《故宫文物月刊》第58期(1988年1月),页38。

注3:国立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宋画精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5—1976),下卷,页7。

注4:刘芳如,〈诗情与画意—选介宋代的翎毛册页〉,《故宫文物月刊》第19期(1984 年10月),页130。

文见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宋代书画册页名品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页296。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