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7日讯】
宋 作者不详
桃花 册
绢 设色
25.2 x 25.3公分

春天又到人间了哟!一株桃花嫣然地探出头来,羞赧地传报这个佳音。刚抽出嫩叶的叶稍还留着新生的润红;叉分的枝枒上,一朵朵的桃花们,有的仍紧裹着粉红的苞蕾沉睡;有的才刚醒来,花瓣儿还睡眼惺忪地微微卷着;有的则已露齿展颜、婆娑盛开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唐朝诗人崔护,在一场春天的邂逅后所留下的名句,也是桃花与佳人最美的传说。事实上,桃花这种枝干细长的落叶小乔木,因为有着纯净如云霞般的花容,自古就已成为美丽女子的化身。每当春日来临,一片片红里有白,白中透红的花瓣,伴着殷红的花蕊,总美得令人痴迷。

  宋人爱花,更不吝将花的容颜留下。想想八百年前,这幅带着南宋杨皇后(1162-1232)题诗的“桃花”图里:明晰纯净的花形叶廓、甜白花瓣中显现不同胭脂般的绯红,是何等细致的笔法与匠心!八百年后,色彩虽已些许剥落,但这幕巧笑的倩影,却未见褪色半分,宋人的巧夺天工,怎不令人叹服?

桃花一株,枝干斜仰向上,劲硬如铁,花叶清丽,生意盎然。勾勒花瓣枝干细挺劲捷,敷彩古厚淳雅。而绢之质地细密匀净,“揩磨若玉”,特能显笔墨设色之精要,当是所谓院绢。(注1)

  本幅无作者款印,依笔墨设色与马远(活动于公元1190-1224年)“倚云仙杏”图(注2)气息相当接近,幅上杨妹子(1162-1232)题句和收传印记亦同,向被认为极具神采的两幅精作,然细察其用笔二图则微异。由于花瓣部分所占比例较小,在笔法上很难有突破性发挥,故画家大都集中于枝干的表现。在宋人工笔花卉里,题材接近之双枝干画法颇多,然用笔则略有差异,相近却不尽同。以技法来看,马远“倚云仙杏”图之画法笔稍带侧,行笔时并频使转,表现出圆转侧势的笔法;而无款“桃花”图之枝干则以中锋直劲之笔,呈一节节提顿转驻。是故尽管二图在花瓣及赋色方面相同,然枝干用笔则微异。而无款“桃花”之蕴藉圆浑的中锋运笔与马麟(活动于1195-1264)“暗香疏影”、“层叠冰绡”二图最为神似,其中“层叠冰绡”图并有名款及杨妹子题句,是极佳之马麟作品。

  以尺幅言,“桃花”、“暗香疏影”图为方册,大小相近,“层叠冰绡”图l06.7×49.6公分,相差数倍;以题材言,一画梅花、一画桃花,而三幅枝干技法则同,可见是画家运用笔法表现的问题,而与尺幅大小和题材无关。

  旧谓马远擅战笔,若“倚云仙杏”枝干之提顿趋向笔意多斟酌,与行笔稍缓当或有关,而马麟运笔势取劲直,则出于自运。故“桃花”图为马麟所作当可藉以上所述获得佐证。

  幅左上有杨妹子题句:“千年传得种,二月始敷华”。钤“坤卦”、“杨姓翰墨”二印,可知为杨氏登后座后所书(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立为皇后),“笔触尖细,写来笔笔着意,一丝不苟”(注3),是杨后留存下来书迹中较早之作。另“层叠冰绡”图有上杨后印二,其中“丙子坤宁”一印当为宋宁宗嘉定丙子九年(1216),题诗之书法“笔划稍粗,方圆并用,捺呈雁尾”明显已受到颜体影响。(注4)

  又“交翠轩印”不知何人所钤?原石渠着录为杨后所有,然依篆刻作风或为元或元以后作品(注5),此印凡四见,皆钤于宋人册页上。除此幅外,另为马远“倚云仙杏”、无款“秋兰绽蕊图”(注6)、姚月华“胆瓶花卉”。(注7)

(许郭璜)

注1:厉鹗,《南宋院画录》卷一,收录于《画史丛书》(台北:文史哲出社,1974),第三册,页1609。

注2:此图主干枝细部分可能因赭墨含胶量较重,绢有碎裂并全补痕迹,惟不影响其画法,当可接受是马远笔迹。

注3:朱惠良,〈南宋皇室书法〉,《故宫学术季刊》第二卷第四期(1985年4月),页37。

注4:同前注。

注5:江兆申,〈杨妹子〉,《双谿读画随笔》(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7),页24,注4。

注6:图版见郑振铎.张珩.徐邦达编,《宋人画册》(北京:新华书店,1957),下卷,图84。

注7:同前注,下卷,图54。

文见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宋代书画册页名品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页297。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