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工艺——苗绣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苗绣是独具特色的一种中华刺绣艺术。苗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时,东谢苗族是“卉服鸟章”,即在服装绣上许多花、鸟图样。明代时,贵阳苗族喜用彩线挑成“土锦”,“织花布条”,“绣花衣裙”。清代文献记载苗族刺绣织锦的很多,如黔东清水江苗族刺的“锦衣”和绣的“苗锦”。古州苗族刺绣亦多,今榕江县平永地方一户苗族农民至今还保存着两套乾隆时代的男女服装,都满绣彩色花纹。关于贵州、云南、川南、湖南、广西各地苗族绣花、织锦,各种史书及地方志多有记载。可见刺绣织锦是苗族美化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工艺,是人们一种爱美的体现。
  
苗族刺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针法很多,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来种。图案有视为吉祥的麒麟、龙、凤和常见的虫、鱼、花卉、挑子、石榴等;颜色有大红、水红、紫红、深蓝、浅蓝、深绿、浅绿、橙黄、深黄等。一般以绸缎作底,绘上或贴上图案,因此剪纸又成了妇女们必须掌握的一种艺术。
  
刺绣有平绣和凸绣之分。平绣流行面很广,湖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苗族都用此法,其中以黔东的舞阳河、清水江流域及关岭、文山等地最为突出。凸绣是在底布上多铺几层纸花,使所绣花卉凸出,有立体感。黔东有的喜绣大花,绣成后,再用金线围着花瓣边缘缀上,花朵就格外醒目了。城步苗族的刺绣,多以青、蓝布作底,绣出五彩花纹。
  
有的刺绣针法,与其他民族不同,如辩绣、结绣、贴花、堆花等。辫绣是先将八或十二根染色丝线先编成“辫子”,然后将它回旋满缀于底布成花。结绣是插针后,以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花结。贴花是用彩色丝片剪作许多等腰三角形,如葵花米大的小瓣贴在底布上,再在其周围密绣一圈,纹样多为几何图形。主要流行于炉山、丹寨、麻江、雷山等县的部分地区。堆花是用缎子剪作花瓣,贴上较小的布壳,边沿往里折,再层层堆叠,缀成后,花瓣逐层凸出,就像木雕一样,主要用作袖花,流行于凯里市翁项一带。

──转自《世华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工艺品。其品种有绣花毡、补花毡、擀花毡、印花毡四类。
  • 芜湖铁画是安徽芜湖市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之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 16、17世纪的袖珍肖像画主要装在吊坠的项链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礼物、爱情象征或是纪念出生或死亡的纪念品。到了18世纪,袖珍画因应珠宝而生,出现在项链垂饰或镶嵌在戒指或手镯中。期间许多来自欧洲的袖珍画画家来到美国为新共和国的公民作画。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袖珍画的需求迅速增长,在美国市场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博物馆研究古董盒子并不是看里面是不是还装有原来的东西或已空无一物。学术上打开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质、形状、功能和美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观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们观赏,想一探究竟。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纪时,马赛克创作是主流,而湿壁画则被视为穷人的马赛克。在罗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圣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马赛克作品,描绘的全部都是圣母玛利亚以及对卡瓦利尼影响深远的古典设计,这些是他职涯早期极力复兴的艺术形式。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