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明辉:定静斋报话(五十)

为报刊消肿减负叫好
殷明辉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4日讯】据2003年12月20日《华西都市报》头版以”省报刊治理办公布报刊治理结果 16报刊停止出版发行”为题报道说:”本报讯 记者从省报刊治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根据中央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工作的要求,从明年1月1日起,我省16种党政部门所办报刊将停止出版发行。它们是:《郫县报》、《都江堰报》、《党建之声》、《四川宣传》、《四川统一战线》、《党风党纪月刊》、《海峡两岸》、《学校思想教育文稿》、《四川财政》、《四川会计》、《警苑》、《西部雅安》、《金税》、《市场与发展》、《消防纵横》、《巴蜀质量跟踪》。为巩固此次治理成果,省报刊治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向广大群众公布了举报电话,实行社会监督。”

诗曰:”党报泛滥久成灾,四开八开卅二开。最是哀哀个体户,验证强令订报来。”看官,此诗盖为定静斋主目击大陆党报泛滥,乏人问津,强令个体工商户及各单位征订,否则以不予”验证”相要挟,实属估买估卖,遂演成一独具”中国特色”之社会公害,因随口咏之,用纪其实也。闲话休题,言归正传。

定静斋主曰:中国大陆究竟有多少种报刊,恐怕谁也说不清,迄今为止,尚未见到过具体公开的官方统计数字。用一个模糊概念多如过江之鲫来形容,恐亦不为过也。夫以党禁未开,报警未除之世,报刊种类虽五花八门,实皆统一于一个老人婆麾下,表面上千花百卉,实即一花独放也。大陆报刊强调”舆论一律”,强调”弘扬主旋律”,故投放市场之报,率皆千人一面,枯燥无味,缺乏可读性。虽多何为?而多则必滥,滥必滞销,故大陆多种报刊只有依靠行政权力搞”硬性摊派”为继,叫苦不迭的自然是广大小百姓了。报刊不是由独立的报业人士创办发行,而是由党政部门权力机构运作操办,斯亦海外报人大惑不解之中国大陆”王土”孕育出之”葡萄胎”也。以”竞争为宗旨,以质量为生命”、”顾客就是上帝”乃大陆商界常见口号。报刊作为一种文化商品,欲赢得读者青睐,自然应当以质量取胜,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试问,除了中国大陆,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报业人士会是仗恃权力去向读者强买估卖呢?大陆党政部门为什么要群起效尤,竞相办报呢?说到底是为了部门利益,搞”创收”而已。行政部门越俎代庖,做起了生意,是为货真价实的官商也。由于他们大权在握,敢于横行无忌,故民众敢怒而不敢言。再者,部门办报,因人设事,正好结党营私,多安插些三亲六戚,舅子老表,报纸虽办得臭,但有权力作背景,不愁销不脱。这真是党国腐败病深变症迭出之又一兼症也。

定静斋主曰:党政部门办报,搞硬性摊派,加重人民负担之劣举,早就应该废止,现在开始着手消肿减负,自然大受欢迎。吾民只嫌其慢不嫌其快也。然而,欲臻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之境,则必须”还政于民”,将报刊交由独立报人去办。其生杀予夺权利应由市场来决定,舍此别无途。吾人深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时势使然也,非人力所能左右也。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据《成都商报》2003年10月29日第13版文娱版以"余秋雨:打官司很快乐"为题目的报道说:"自去年开始就开打一系列官司的余秋雨,前日专程到重庆举行签名赠书和'居住文化'专题演讲活动时,谈起自己的官司却非常轻松,直言自己频频打官司实际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他说:'我觉得打官司非常愉快,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官司为中国文人们树立一些案例,让他们知道如何捍卫自己的权利。'但他强调,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跟他打官司,他选择打官司的被告都是把其看成可以来讨论的人。"
  • 据2003年9月8日第17版国内国际娱乐新闻版载"海南八局长买官卖官被判刑"报道内容共分三段,其一曰:"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叶东雄任万宁市工商局局长不到3年,就接收安排了近200人,他的亲属达20多人,当地群众称其为'叶家军'。叶东雄的亲兄弟、堂兄弟、儿媳妇、女婿等人,在其任职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通过各种造假手段安插进了工商系统。叶东雄的儿子叶强1998年7月从海南省财税学校自费中专毕业。当时,海南省工商系统已严禁进人,但叶东雄却欺上瞒下,将叶强以国家干部身份安排进东山工商所。2001年6月,叶东雄又将叶强提拔为兴隆工商所副所长。叶东雄的亲家母、亲家公都50多岁了,调进工商局不到两年就办理了退休手续;叶东雄的亲属叶关清、叶关忠还分别被提拔为两个工商所所长;叶东雄的表侄女、表侄儿林某和林某某,一个14岁,一个15岁,还在读中学时就伪造档案,调进工商部门吃上了'皇粮'。"
  • 据2003年11月3日《文摘周报》第8版社会与法转载了《做人与处事》2003年第11期 凡夫唐叶阿炳先生以"为孙志刚讨公道的女律师"为标题的文章。因原文较长,故斋主仅摭拾其中精要部分并参以己意,以飨读报诸君。
  • 透过现象看本质"。李大老爷之捐躯高尔夫球场也,对于普通老百姓多少还是有一些启贴迪作用的。即一贯"耗子爬称杆--自称""人民公仆"的缙绅先生们平时究竟在干一些什么样的事情?他们心里究竟又怀着什么样的鬼胎?观乎李公仆振萼事件,可以概之矣。
  • 据2003年10月28日《成都晚报》第12版中国· 时政新闻版以“总理为农民工追讨工钱”为题目的报道说:“10月24日下午5时许,三峡库区腹地蜿蜒起伏的山间公路上,几辆面包车正从万州区向云阳县城方向疾驰。此刻,坐在汽车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望着车窗外一一闪过的田野,若有所思。上午11时许,他和随行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飞抵重庆万州后,就开始走访移民。万州是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区,搬迁人口25万。”温总理一行顺道访问了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10组农家妇女熊德明一家。熊德明对温总理说:“现在农民的收入主要靠打工,村里大多数劳动力都在云阳新县城搞建筑,一年收入有五六千元左右,但是在修建新县城中心广场阶梯的过程中,包工头拖欠农民的工钱一直不给付。她爱人李建明有2000多元钱的工钱拖欠了一年,影响娃儿们交学费……听着熊德明的叙述,温家宝神情顿时严峻起来。“听说政府把修广场的钱拨下去了,但是包工头们扣着民工的钱不发。”曾祥万接过话头说道。温家宝双眉紧锁,沉吟片刻后说:“一会儿我到县里去,这事我一定要给县长说,欠农民的钱一定要还!”人群中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据云:“当天夜里11时多,熊德明和丈夫拿到了拖欠的2240元务工工资。”
  • 据《华西都市报》2003年11月5日第9版国内新闻版以"部分在押人员站着睡觉"为标题的报道说:"广东存在超容关押问题的看守所将近三成,竟然有看守所关押爆满,出现1/3在押人员晚上站着睡觉的奇怪现象。2日,广东省公安厅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执法情况时反映了看守所硬件设施存在的一些问题。
  • 据2003年11月8日《成都晚报》第12版中国· 时政新闻版以“中国‘首富警察’栽了”为题的报道说:该警察“拥有千万资产强行高息放贷走私、重婚五毒俱全”其人“虽然只是个处级干部,可当地老板几乎没有不怕他的;虽然只是个警察,可他却拥有几千万元的资产——他,就是辽宁省鞍山市公安局税侦分局局长林福久。
  • 据2003年11月4日《成都晚报》第13版街区新闻版以"跳楼 生死两重天"为题的报道说"7旬翁7楼跃下身亡--昨晚,一名身患多种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因不堪病痛折磨,从成铁中心医院住院部7楼跳下,当场身亡。记者8时许赶到现场时,警方已在现场拉起警戒线。据了解,跳楼老人姓彭,76岁,身患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多种疾病,前日因病危刚刚被抢救过来。昨晚7点左右,彭的老伴来医院给他送饭,发现彭不在病房,只在病房的窗台前找到老人的一双鞋。彭的老伴赶紧探头往窗外一看,竟发现老人已躺在楼下一动不动。目前警方正对此事作进一步调查"。
  • 据2003年10月24日《华西都市报》第10版国内新闻版以"广州一戒毒所强迫戒毒女卖淫--原中队长被判无期徒刑,其他五被告均受刑罚" 为题的报道说:"记者昨日获悉,广东省第二工人疗养院长洲戒毒所数十戒毒女被卖给'鸡头'一案的几名被告人已分别被广州市中级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至无期徒刑。经法院审理查明:陈太中、邵丽爱及同案人简伟珍(另案处理)均是长洲戒毒所工作人员,陈太中为女仓中队长,邵丽爱、简伟珍为女仓管教。在2001年 10月至2002年3月间,陈太中、邵丽爱及同案人简伟珍为了个人私利,利用职务之便,在明知毛祖富、彭安乐及同案人'老王(另案处理)等是控制他人卖淫人员的情况下,还让他们出资接走在所的女戒毒人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