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嵩 朝回环珮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

卷 绢本设色 33.1 x 60公分
收传印记: 云中. 河北棠村. 蕉林. 石渠宝笈. 御书房鉴藏宝. 宣统御览之宝.

本幅采用“右图左史”形式,记录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的史实,幅上各以楷书标题,幅后附文记史。“太清观书”为真宗召群臣于皇家藏书处太清楼,观太宗圣制御书及新写四部群书情景。虽是皇宫一部分,处理手法非常朴实。建筑结构单纯肯定,界画线条简劲有力。

殿身面宽七间,当心间(居中的一间)柱距较大,次、梢、尽间递减。匾额悬挂于楼阁上层前檐正中,牌心书有“太清观书”四字,重檐歇山顶(宋称九脊殿),正脊两端有鸱吻装饰。鸱吻一般被认为是<< 唐会要>>中所描述:“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象于屋上以压火祥。”传说能避火,故将其形象用于建筑脊饰。

中国古代高层建筑是由台基、柱、斗栱、屋檐、平坐,沿垂直线方向逐级叠加而成,斗栱是减少横梁与立柱交接点上的剪力特有的部件,由若干梯形木块~斗,和肘形长木块~栱,层层装配而成。此图斗栱用材较大,合乎宋代<<营造法式>>规定七间殿宇的用材。檐下一周在柱头处使用“一斗三升”斗栱,简练有力,颇显疏朗,较近于唐代之硕大雄壮。

殿堂采用唐宋时期“两阶制”设东西阶的做法,左右对称,供宾主升降之用。堂前廊道及踏道两侧皆围以钩栏,柱头上饰有宝珠仰莲。画中可见散水砖设于台基下四周,以受檐上滴下之水。

1、<<营造法式>>由李诫(?~1110)奉旨编修,书成于宋哲宗元符三(1100)年,徽宗崇宁二年(1103)颁行列郡官署,作为营建工程通行的法式,绍兴十五年(1145)重刊,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专书。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6、17世纪的袖珍肖像画主要装在吊坠的项链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礼物、爱情象征或是纪念出生或死亡的纪念品。到了18世纪,袖珍画因应珠宝而生,出现在项链垂饰或镶嵌在戒指或手镯中。期间许多来自欧洲的袖珍画画家来到美国为新共和国的公民作画。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袖珍画的需求迅速增长,在美国市场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博物馆研究古董盒子并不是看里面是不是还装有原来的东西或已空无一物。学术上打开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质、形状、功能和美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观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们观赏,想一探究竟。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纪时,马赛克创作是主流,而湿壁画则被视为穷人的马赛克。在罗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圣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马赛克作品,描绘的全部都是圣母玛利亚以及对卡瓦利尼影响深远的古典设计,这些是他职涯早期极力复兴的艺术形式。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是一项复兴希腊古典戏剧的实验。到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歌剧达到了顶峰,成为吸引全欧洲观众的艺术奇观。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精髓,并预示了其400年后的发展。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科莫镇遍布着形形色色的饭店和别墅,而梅尔齐别墅则座落在宁静的湖边。她优雅的气质与科莫湖的灵气相通,不变的是,二百多年来仍不断地感动着游客和路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