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外公的故事

笑梅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一年前,我的朋友伊红经常对我讲起她的外公。

“我的外公是我今生最敬佩的人了。他多才多艺,幽默风趣,他是我的二胡老师,他还是当地广播电台《故事爷爷》节目的主持人,我保证谁和他在一起都不会有烦恼的……”平时很安静的伊红一说起她的外公就会滔滔不绝,赞不绝口,似乎她的这位外公是个完美无缺的人了。

“那你的外婆也一定是个很可爱的人吧,不然怎么会配上你的外公?”

“是啊,我的外婆漂亮贤惠又能干,他们俩是志同道合的战友,非常相爱,可是,可是……很遗憾……” 伊红似乎不愿再深谈外公和外婆之间的事。

“遗憾什么?”

“笑梅,不瞒你说,我有二个外公。”

伊红有二个外公,这倒没什么奇怪的,一定是亲外公去世了,外婆又改嫁了呗。奇怪的是她的二个外公都健在,倒是外婆已经离开人世了。这倒引起了我的兴趣,爱刨根问底的我穷追不放,向她问了个究竟。下面是伊红讲述的故事。

我的外公(我是说我的亲外公)是搞教育出身的,做过多年的中学校长,我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他不仅仅在理论上、课堂上搞教育,他的为人对别人都有教育意义。从我记事起,外公就和我们住在一起,他除了帮我学习文化课之外,还教我做人处世的学问,比如教我如何交朋友啊,如何忠实于友情,如何珍惜别人的感情等等。他说:“在这世界上,俩俩无猜的感情是最珍贵的,如果得到了,一定要珍惜,千万不要辜负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要对朋友忠诚。”

外公可不是在讲大道理,而是用几十年的生命实践了这一人生信条。

外公和外婆是自由恋爱的。外公从师范学院毕业后,就去了外婆所在的县城任教,很快与当时任妇女主任的外婆倾心相爱。婚后生一儿二女,生活幸福美满。然而文革这一大劫难把他们的幸福毁掉了。

为人正直的外公受到了冲击,象他这种人受到冲击也不足为怪,因为他从不遮掩自己的观点,认为怎么正确就怎么说,怎么做,可是有一点他始终不能做到,那就是不正视中国的现实:在中国是不能讲真话的。具体外公说了什么,我可记不得了,他平时为人耿直,仗义执言,也得罪过人。文革一来,正好给了那些人报复外公的机会,那些人乘机给他罗列了一大堆罪状,把他送进了监狱。这下可苦了外婆,这重重的一击,使她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们,不知她如何能活过来。她一下子变成了失落的人,失去了生活和精神上的顶梁柱。

外婆原来呆在家里生儿育女,现在不得不出去干苦力活,养家糊口,她找到一家烧砖的窑房去谋生。外婆的身体很棒,能吃苦,如果单纯生活上的困难还好过,最难过的是孩子们也要受到父亲的牵连,一家人都顶着反革命家属的大帽子,那些当官的还给外婆施加压力,要她与外公划清界限,不然的话,别想过安宁日子。外婆心里很苦,违心的与爱侣划清界限,也就是离婚,尤其在爱人最艰难的时候,是何等的不仁不义啊,患难之交为知己,现在丈夫蒙难了,自己却要离开他,在她是绝对不愿意的,她尽量苦苦支撑着,然而祸不单行的,不久,家里发生了一次火灾,把全部家当都烧光了,外婆承受不住了,她打工的窑厂老板非常同情她的遭遇,经常来帮助她,时间久了,对她产生了感情。外公在狱中知道了这些,写信劝外婆改嫁,因为自己还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出去。外婆经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的痛苦权衡,最后她还是无奈的做出了背弃爱人的选择。

这时,我插了一句话:“怎么就熬不过那几年呢?为什么非要走那一步呢?”

伊红说,走过来了,我们看得清楚,身在那种困境中,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也许被关在里面十年、二十年, 也许会死在里面,谁知道呢?

过了好几年,也就是到了文革的后期,外公被释放了,那时他才四十岁,正当年的男人。历经了冤狱之灾的外公,同时也经历了失去家庭的痛苦,他出来的时候,一无所有。外婆不但与别人结了婚,还生了孩子,别人以为外公会承受不住这双重的打击,会因此而怨恨外婆,或者会如何如何,然而这些猜测都没有在外公身上兑现,他选择了沉默。沉默中,包含着他对外婆的理解和宽容,包含着他面对苦难的坦然。别人劝他再成个家,也有不少追求者,可是外公始终没有再娶妻,先是住单位的集体宿舍,后来我妈妈成家有了孩子,他就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帮助照顾孩子,做家务,每天快快乐乐的生活。也许是为了他自己心中所克守的那份忠诚,也许在他心里,外婆永远是他最爱的女人,他唯一的妻子。

“既然他们都活着,至少应该见见面吧?”

我们家和外婆的新家离的不远,过年的时候我们去看望外婆和新外公,外婆见到我们很亲,常悄悄的问起外公的情况,谁都知道,她心里是关心着他的。从她抑郁的神情中不难猜出,外婆的心是极其痛苦的,虽然新外公也是个很厚道的人,他在困难的时候帮了我们一家,我们对他更多的是感激之情,感情是不同的啊。外婆每次都是含着泪把我们送出很远很远,对孩子们的疼爱里,也包含着她对外公深深的思念和歉意。

外公从来没有去过外婆的新家,他不想去打扰他们的生活。直到外婆去世,他也没有去见她最后一面,那天,我们从外婆的葬礼回来,发现外公默默的流了泪。

要说最苦的是我外婆,背弃别人的人要比被背弃的人更痛苦。后者只有惋惜,没有懊悔和自责。而前者,与其说是背弃别人,倒不如说是背弃了自己,特别是当对方依然那么忠诚的时候,自己就更愧疚。也许是这种痛苦太深了,才使外婆早早的离开了人世,以她的身体状况是不应该在七十岁不到就去世的,我妈妈说:“外婆是被难以摆脱的负罪感压死的,她本来应该好好活着享福的。”外婆患了绝症,但她拒绝治疗,她在遗嘱中写道:“孩子们,你们都已成家立业了,生活对我已经失去了意义,我该走了……”

听到这儿,我眼里充满了泪水,伊红也不说话了。

“伊红,你的外公一定是位高高大大的伟男子吧?”我打破了沉默。

“不,他现在是一个干瘦老头儿,和蔼可亲,但他在我们心目中是高大的。”

“看你这么想念你的外公,那就让他来美国探亲吧。”

“我是打算让他来的,他刚过八十岁生日,生日那天打电话给他,说我不能回去为他老人家祝寿,你猜他说什么?他哈哈一笑:‘没关系,我准备等九十岁生日那天在家里迎接你。’”他总是这么让人开心。

伊红突然问我: “你猜这二位外公现在的关系怎么样? ”

“老死不相往来?”

“错啦,那可不是我外公的为人,他们成了好朋友,外婆去世后,第二个外公一个人在家也没有意思,外公主动邀请他到我家里来,现在二个老头儿常凑到一起,抽着烟,天南海北的聊天儿。有时我的父母出差,二个外公干脆就住在一起。两边的舅舅姨妈之间都相处得很好,只可惜外婆过早的离开了我们,她本应该是幸福的。”

听完伊红的故事,我终于能理解她为什么那么崇敬她的外公了。的确,人的所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一生中之所为。忠诚,是个多么易说而不易行的二个字啊,然而,当人一旦做到的时候,又是多么令人由衷的敬佩啊!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不久的某天下午,一位朋友在我家陪我看电视,五点半钟中央新闻频道的《道德观察》播放了湖北省鄂州市杨叶派出所(全国先进派出所)办理一宗强奸案的故事。当我们看完整个节目后,朋友起身指着我说:“这就是你们员警干的伤天害理之事,幸亏你现在不当员警了,你现在要还是员警,我真为你感到丢脸,我也不会认你做朋友。” 说完,拂袖而去。
  • 史达林说:“杀死一个人是谋杀,杀死一百万人只是一个统计数字。”俄国的布尔什维克杀死了沙皇一家,这笔账被世人牢牢记住,直到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总统还亲自主持一项仪式重新安葬沙皇。毛泽东留下一个末代皇帝溥仪做活口做人证,就在毛撒手西归,毛昔日的罪恶再也不是秘密之时,这段故事还激起意大利导演的灵感,拍了一部电影《末代皇帝》,赢得奥斯卡奖。观众津津乐道溥仪被思想改造,从皇帝变成公民。在有意无意之间,人们得到一个印象,似乎中国共产党对政敌不像俄国共产党那么凶狠。至于说中共杀害了好几百万旧政权的中下层官员,由于这些人无名无姓,远远没有末代皇帝的故事那样富於戏剧性,不会有人把他们的遭遇写成书拍成电影,就是有人写了拍了也不会有多少人看,所以不会给人留下多深的印象。
  • 今年9月中下旬,华语电影《沙尘暴》分别在美国休斯顿电影节和佛州天帕电影节荣获最佳故事片奖。 在此之前,2004年4月到2004年7月,《沙尘暴》(Sandstorm)曾在俄罗斯的莫斯科、美国的俄克拉荷马、费城国际电影节上分别荣获特别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影片奖。
  • “文革”期间,民间流传着许多不同版本的“少年反革命”的故事。我今天所要讲的这个版本,并不比其它的版本更离奇、更曲折、或更生动。但我之所以要把它讲出来,是因为它确实是我亲眼目睹的、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
  • 10月1日,备受瞩目的美国动画大片《鲨鱼故事》将在北美全面公映。这部影片是今夏的《史瑞克Ⅱ》成为史上最卖座的动画电影后,梦工厂乘胜追击又顺势推出的新作。
  • “非池中物”不是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 “情歌王子”张信哲今天发表新书“玩物哲学”,这是他步入歌坛十五年来的第一本书,透过每个收藏品的故事,与歌迷、读者分享多年的收藏心得和生活美学。张信哲表示,书中提到的收藏品,虽然不是价值不菲,却是意义深刻,例如绣花鞋、旗袍、红棉床等。他说,自己身为长孙,绣花鞋是跟曾祖父耍赖得来的;印象中,拥有三吋金莲的外曾祖母,总是优雅安静地坐在老屋里,尽管小时候怕看到她的脚,却被绣花鞋的独特造型吸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