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人生

──访台湾绘本之父郑明进老师
陈柏年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为台湾儿童美术教育、儿童绘本发展,奉献将近五十年的画坛元老--郑明进老师神采奕奕、妙语如珠。绘本世界在他的解说之下,焕发无比神奇的光采,连大人也为之入迷。
还记得小时候,聚精会神地捧着“青鸟”的故事,和兄妹俩迷失在雾濛濛的森林,寻找散发微光的幸福之鸟吗?或是随主人翁游走在炉火闪动的“糖果屋”中,从香浓绵密的巧克力墙上,挖下一口细细品尝?绘本打开了孩子最初的知识之窗,也让大人重温儿时最美的回忆。

近年来绘本画作风靡全台。郑明进是在绘本这块领域耕耘半世纪的元老与国宝级人物。虽然已经七十多岁,因着对于儿童美育的热情,郑明进老师仍然显现活泼的孩子气质。他的棒球帽上有着鲜丽的彩绘图样,他的彩绘的大型皮包袋内,装满各地寄来藉以得意展示的儿童画作。彩绘图画是这样轻快地深入他的生活。郑明进的艺术工作与绘本推动的生涯,与台湾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日据时代的启蒙之钥

一九三二年生于台北日据时代的郑明进,家里开设碾米场,境遇堪称优渥。他回忆自己在读一中(现在的建国中学)时,第一次接触到绘本世界。当时日本《讲谈社》为了出版第一流绘本给天王孩子阅读,在一九四○年推出一套一百本的绘本传记,描述达文西、诺贝尔等名人,画风与内容皆属上乘。郑明进的哥哥也购置一套收藏。因此他在中学时代即对绘本有所情衷。等到台湾光复,他从台北师范艺术科毕业,投身国小美术老师的行列,发现绘本对于儿童绘画创作的帮助卓绝,就率先引用绘本提升儿童的绘画创作。
看绘本好处多多


 

成为国小美术老师的郑明进,绞尽脑汁构思如何提升儿童绘画的视野与想像空间。有一天他闲逛书店,看到故事书如《北风与太阳》、《狮子与老鼠》,文字简单却寓意丰富,图画优雅富名家风范,他遂在课堂上介绍,再让孩子自由创作。结果原本单调呆滞的画作,一一展现生动的线条与色彩。郑明进说这是因为绘本赋予故事生命,带给孩子们感动,从而促发创造力的结果。

孩子为什么会对绘本入迷进而提升绘画能力呢?因为鲜丽的色彩与动人的故事,使得他们被吸引住了。郑明进说:“翻阅图画书往往带给孩子很大的惊奇,而教育就是要使人‘感动’,而非‘压抑’。”长时间、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好书,最大的益处,就是使人培养“诚心诚意”的品格。郑明进说,一个人如果能诚心诚意地生活,就不会自私。此外好的绘本可以训练儿童的色彩敏锐度,培养美感鉴赏力,内容方面,包罗万象的绘本提供了科学、人文教育的知识及做做看、找找看等手眼协调的功能。故事中宽容、体谅、勇敢的美德,也在儿童心目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阅读绘本的好处,说也说不尽!
投身儿童美育奉献无悔

郑明进在国小美术老师的岗位上服务廿五年退休后,就被延揽到当时的《汉声图书》、《雄狮美术》、《台英图书》等公司担任编辑与顾问,主要工作是研究、介绍并推动儿童绘本。他感叹台湾对于儿童美育、插画的起步非常晚,人才培育也不足。欧洲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比例在毕业后就以儿童插画为职志,积极参加世界知名的绘本大奖如意大利的波隆那国际儿童书展,投入幼儿艺术工作。相比之下,台湾艺术工作者对儿童美育耕耘甚少,自艺术学院毕业以后也多半停留在纯创作的路上,对儿童美育这块土地的关怀,较欧美日等先进国家逊色许多。

郑明进除了多本关于儿童美育的著作外,他随和、热情、率真的个性,也促成了许多国际瞩目的大型活动,如推动亚洲地区智障儿童图画义卖、制作公共电视节目“儿童的彩色世界”,获《新加坡电视台》推荐播放,乃至出任如信谊幼儿文学奖评审、董氏基金会“儿童画心情”比赛评审等工作,都为台湾儿童提供了最丰富的精神粮食。
单纯对美的感动


 

有的妈妈问郑明进,应该如何栽培四岁孩子作画。他说这么小的孩子无从训练,就是多多欣赏名家作品,让孩子多多创作。如果妈妈也能提笔画画,那就更好了。郑明进提到日本有位智障学校的老师,教出的学生作品异常优秀。问起他的秘诀,老师说:“我就是每天固定时间,提着画笔画画,如此而已”。这位老师单纯而认真的态度,对美与绘画的执著,使孩子展现了优异的成果。

郑明进除了写作、创作图画书外,也教人提起画笔创作,提携后进不遗余力。透过他自由富启发性的教导方式,一些妈妈从没有丝毫基础的生手,成为月入数十万的插画家。郑明进说:“只要会写名字就会画画”。问到如此年纪仍能保有活力的秘诀,他说自己杂念少、生活简单,早上四、五点就起来作画,然后六点骑脚踏车运动,由此开启一天的生活。每次国外旅游回来后,他的创作力到达颠峰,往往每日作画,连续一个月乃止。他说这是因为深受非洲炽热的太阳、普罗旺斯透蓝的海,以及地中海发亮的麦田撞击与感动所致。然而也是因为艺术家心灵的清澈明晰,才能拥有如此惊人的创作泉源,从而散发动人的力量吧。──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