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韵舞春风:苏轼﹒《临江仙》

龙之台
font print 人气: 2065
【字号】    
   标签: tags:

这里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首宋朝名家苏轼的词:“临江仙”。

这首词是这样的: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这时苏轼因为文字狱-就是“乌台诗案”,被谪贬到黄州,在住处不远开垦了一片荒地耕种,因为这片田地在城东门的山坡上,所以就叫“东坡”,同时也给自己起了个号,叫“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盖了房子,取名叫“雪堂”。

这首词记述,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东坡在雪堂饮酒,醉后回到住处的情景。“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晚上东坡在雪堂饮酒,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回到住处,好像已经是三更半夜了。“仿佛”两个字,描绘出了东坡的朦胧醉态,“醒复醉”和“仿佛”两句,也把快意夜饮的豪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写东坡到家了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在万籁俱寂中,能听到家童睡觉的鼾声,敲了门也没有回应。这时自己拄着杖站在江边,听着江水在寂静中的涌动声,而整个人,也融入了这个广阔的天地间,所有过往的荣辱得失都忘记了。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在这里,东坡则是叹息道:“最遗憾的是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到什么时侯,才能不为功名利碌而劳苦奔波呢?”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夜已经深了,风已经停了,我的心也很静很静,连江面上的水波,好像都停止了流动。我也想驾着一叶小舟走了,将自己的余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中吧!

东坡的才气格调,虽然高旷雄奇,但他的仕途生涯,却是相当失意的。他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几次遭到谪贬,几乎丧命。后来保守派取而当政,但因为他的过分耿直,也不受欢迎,所以他的一生中,长期都处在忧患失意之中。而“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实在是东坡这一生中,最深沉的叹息。

人的一辈子,究竟有多少事,是可以完全由自己做主的?不仅是在生老病死上,由不得自己;即使是仁宗皇帝在见到东坡后,对他的才华惊叹不已,说:“朕为儿孙觅得宰相之才”。但东坡的一生,总是身不由己的迁徙流离,四处为家。想求得施展抱负的机会,也只是汲汲营营,总归成空,最后只以文学家留名于世。没有多少事情是自己说了算的,这好像是历史上,真性情的人千古的叹息。所以纵使才华盖世,也免不了还要产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归隐念头了。这两句词的背后,似乎有着无穷尽的心思,悠悠不绝。

东坡的文名满天下,但是到底多有名呢?要知道当时他的书法诗文,是可以像“钱钞”一样的在市面上流通的呢!有一位名叫姚麟的老先生,平生最喜欢东坡的字,后来他知道他的学生韩宗儒和东坡十分要好,两人常有书信往来,而韩宗儒又十分喜欢吃羊肉,他便对宗儒说:“以后苏轼写给你的信都给我,我可用上好的肥羊肉与你换。”所以诗人黄庭坚常笑东坡的字是“换羊书”了。

东坡受排挤入狱时,在狱中所写的诗文碑帖,一度被查禁,但暗中仍有许多文人雅士高价搜求。后来他时来运转又受重用,做了侍读学士,时人对他的作品,更是热烈争购。有一次徐州太守把东坡所写的,原已抛到护城河里的“黄楼纪念碑”,拓印下来公开销售,竟然大为畅销。而他在黄州时所作的“赤壁赋”,被郡守徐君猷看到后,赞叹道:“子瞻呀,真人之龙也!”于是亲自抄写两份,派人送到京城,给朋友传看。不久这篇前无古人的“赤壁赋”,就在京城轰传开来了,书坊赶着刻印,卖到了一百两银子一本,还供不应求。

有一天东坡到阳□这个地方游玩,在老朋友季渔户家闲聊,酒醉饭饱之余,看到了桌上有纸砚笔墨,就乘着醉意振笔直书,写下了“醉酒歌”后,倒头便睡。等午觉醒来一看,只见笔砚还在,但是“醉酒歌”已经被人收走了。

东坡一问,才知那笔砚是一位这过路客留下的,而那幅“醉酒歌”也是他拿走的。东坡一推敲,便大致了解这个人的来历了。原来当时有一位吴姓商人,四处搜求他的书法作品,然后高价走私出海卖给高丽、契丹的书法商人,这是他在杭州时,审讯走私犯徐戬得知的。于是东坡在季渔户耳边,如此这般的嘱咐了一番。

这时吴姓商人得到字后,兼程赶路回家,忽然见背后有人骑马飞奔而来,并高喊:“先生你忘了一件事了!”“什么事?”“这幅字苏学士没有落款呀!”商人一听,对呀!有落款比没落款的价值,不知道相差多少呀!于是将字交给季渔户,并约定如果取得东坡的落款,再以十两银子酬谢。这场精采的斗智到此为止,后事如何,就不必再多说了!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诗”在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对中国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极深的影响。唐诗的数量,非常巨大,人才之盛,作品之多,真令人叹为观止。唐代诗风盛行,几乎已经形成全民运动,各行各业的人,不会做诗也会吟诗。
  • 宋祁《鹧鸪天》是很招人喜欢的一阕词,不但构筑了邂逅佳人的画面,抒发出一见倾心的深情;更令人称奇的是作者宋祁真实版的浪漫故事——狭路相逢的“奇遇”,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宋祁为什么能有如此的幸运呢?除了他才情洋溢,更因他生逢其时,得遇明君宋仁宗成人之美。
  • 中国古代是信神敬神的社会,社会的修炼风气总体比较浓郁,一些文学大家都是修炼之人,他们的作品往往看似是表达常人的情感,而实际是表达自己修炼的体会,感悟或者是境界,这其实是神传文化的一种必然。比如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 犹记得去年的一个春日,桃花开得灼灼,他邂逅了树下的陌生少女。女子巧笑倩兮,花面相映,而他凝眸端视,心驰神摇。不知是桃花映红了美人的面容,还是姣好的容颜照亮了繁盛的花树?
  • 大概是读了太多眼如秋水、眉若远山的章句,面对山明水秀的景致时,他很自然地把它想像成一位眉目如画的妙龄佳人。而且这位佳人,如书中的林黛玉一般多愁善感,眉弯似蹙非蹙,笼着丝丝轻雾;眼波似喜非喜,凝着款款深情。
  • 梅花长于冰雪林,如山中高士、月下美人,独立世间。它不同于牡丹的富艳、荷花的清纯、杏花的娇羞,以欺霜傲雪之姿、暗香疏影之美,成为文人气节和情怀的寄托。
  • 登高远眺,吟诗作赋,是文人士子的风习。小到一个思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低诉情意绵邈的离愁别绪;大到一个才子登览幽州台,高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盛世幽思。山河胜迹如歌如画,才人的情感和怀抱寄寓其中,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和统一。
  • 迢迢长江水,奔流不息,是历代文人墨客不断咏叹的壮观景象,传递着丰富多样的情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书写情浓似水和依依惜别和的韵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寄托韶光易逝和壮志难酬的感凔;“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表达历史兴亡和宇宙永恒的哲思。
  • 他有着杜牧一样的才华,也有杜牧一样的深情,只是他来到的名城扬州,已不是三百年前杜牧眼中的二月豆蔻、十里春风、廿四桥头。
  •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八月,崖门海战刚刚过去半年。宋末帝与八百宗室、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三百年宋朝用一个悲壮惨烈的方式走向终点,在宋朝子民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创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