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因应汇率压力 台商应思降低成本创造品牌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淑芳台北五日电)新台币兑美元汇率走势震荡,让以外销为导向的台湾厂商穷于应变。因应新台币可能持续走升,经济部及外贸协会建议出口商除应进行外汇避险,也必须思考如何因应伴随新台币升值而来的生产成本提高问题,并应拓展美国以外市场,积极创造自有品牌。

台湾为外销导向贸易,新台币升值对出口竞争力影响不容否认。在美国贸易与预算双赤字之下,国际美元呈趋贬,加上各界对人民币升值的期待,亚洲货币升值趋势恐怕暂难歇止。

外贸协会分析,过去美国一直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国,近年台商投资中国带来的贸易结果,也让中国成为台湾最大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台湾对美国、中国出口贸易占总出口的 5成以上。美元的通用国际货币性质与中国人民币兑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台湾厂商在进出口报价上较常采用美元计价,因而深受美元汇率变化影响。

经济部官员表示,台湾出口厂商必须尽速执行外汇避险,分散出口、拓销新兴市场与产业升级也是因应汇率变化必然的方向。

外贸协会表示,对台湾厂商而言,新台币升值除了汇兑损失之外,随之而来的人力、土地与厂房等生产成本提高也值得重视。如何重新调整应变策略,以避免汇兑损失,掌握产业未来的机会,是台湾厂商当前最重要课题。

外贸协会指出,对厂商而言,因应新台币升值的短期避险方式包括远期外汇、自然避险法、改变债权债务结构、操作货币期货或选择权、善用官方出口融资及保险等,各行业可依产业特性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但金融避险只是降低损失的短期措施,中长期而言,厂商仍须设法从供应链中降低成本、进口廉价资本财、拓展行销版图,最佳选择则是寻求企业升级与转型,创造自有品牌。

官员举例说,1980年代初期,新台币也曾面临大幅升值压力,结果劳力密集产业外移,其他产业则寻求改造或重整,例如利用新台币升值,大量进口机器设备等资本财,进行产业转型。台湾产业结构也在政府扶植下调整,制造业顺利升级,高科技密集商品占出口比率由1986年的18.4%,提升到2004年的43.5%,台湾“排名世界第一”的产品也从球鞋、网球拍,变成笔记型电脑、监视器等较高价货品。

官员表示,台湾厂商多以代工为主,缺乏自有品牌与专利技术,在汇损持续压缩厂商毛利的情况下,缺乏竞争力的厂商恐难避免被淘汰,唯有降低成本、引进资本设备以提高品质或良率,或者创造自有品牌及产品差异化,拓展新的行销版图,才能提高毛利,让厂商长久生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