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王老吉”凉茶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饮凉茶本是两广民众千百年的一种习惯,而王老吉凉茶则是岭南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大热天时,喝杯“王老吉”解暑;洒足饭饱,喝杯“王老吉”降火;初患感冒,喝杯“王老吉”驱病……

翻阅有关资料,广东的王老吉凉茶巳有近200多年的历史了。“王老吉”最早是在1828年由广东南海县人王泽帮(乳名阿吉)所创,并在广州市十三行路靖远街开设了一间王老吉凉茶铺,专营水碗凉茶。凉茶经过王吉的精心配制,共含十多味草药,多数是他上山采集来的,其中有岗梅根、金英藤、山芝麻等。广东地处中国的南方,天气湿热,特别是每年夏秋之间,时常闹流行性感冒,即人们所称的热伤风。王老吉凉茶服后益智清神,祛湿降火,后来王吉把药方公诸于众,专为普罗百姓日常清热解毒之用,很多人饮用后立见其效,老百姓大为受惠。这样一来,王老吉凉茶名声大振,一时传为“神茶”。

有一年,东南亚各地发生流感,但凡回广东省亲食过王老吉凉茶的人,都写信向他求药。海外乡亲一服用他的凉茶,很快就药到病除。自此,王老吉凉茶名传海内外。

王老吉凉茶配方合理,价钱公道,因而远近闻名,门庭若市,供不应求。1840年,王老吉凉茶铺开始以前店后场的形式,生产王老吉凉茶包。

后来,王吉让三个儿子在广州市另设三间分店,这时,王老吉凉茶不仅畅销两广,而湖南、湖北、江西、上海、北京也有销售了。随着许多广东人到东南亚等地谋生,顺带些王老吉凉茶备用,这样,王老吉凉茶便传入东南亚各国乃至美国。后来,王吉第三代孙又分别在香港、澳门设立分店并注册了“杭线葫芦”的商标,至今历久不衰。梁启超于1898年至1903年间赴美考察,写成的《新大陆游记》一书载:“西人有喜用华医者,故业此足以至富。有所谓王老吉凉茶,在广东贴铜钱两文、售诸西人或五元或十元美金不等云。”

王吉去世以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他所制的凉茶冠上他的名字,并在“吉”字前边加上一个“老”字,以表示敬意。尽管近年来把“王老吉”改名为“广东凉茶”,但广州人仍然喜欢叫“王老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位于杭州中山中路298号的邵芝岩笔庄,原名粲花室,创建于清朝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后以店主名为店名,自设制笔墨工场,制作的毛笔以“尖、齐、圆、健”四绝为特色,深得历代艺苑儒林称着,清时被列为贡品。在杭州的百年老店中,邵芝岩笔庄是唯一精制各类毛笔和经营文房四宝的中华老字号商家。
  • 旧时,翁隆盛茶号为杭州三大茶号(汪裕泰、方正大、翁隆盛)之一。清乾隆皇帝南巡时特封“翁隆盛茶号”为“天字第一茶号”,还亲笔御题了两块招牌,并印上乾隆两字的方、圆两方印章。自此,“翁隆盛茶号”更加名扬四海
  • 饽饽,就是北京老话中糕点的意思。正明斋是京城内专门经营饽饽的著名字号,开业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正明斋的创办人孙学仁,祖籍山东省掖县。清道光初年(公元1821年)山东大旱,他只身来北京谋生,向同乡借了些银子,在前门外肉市街上摆酒滩。由于买卖实在,待人热情,生意越做越好。后来孙学仁把儿子孙学仁招来帮助经营,几年后有了积蓄, 在肉市南头路东开设了正阳楼酒楼, 生意十分兴隆。
  • 东来顺创始人是位名叫丁德山的回民。1903年,他在东安市场里摆摊出售羊肉杂面和荞麦面切糕,以后又增添了贴饼子和粥。由于生意日渐兴隆,便取“来自京东,一切顺利”的意思,正式挂起东来顺粥摊的招牌。自此,“东来顺”的名字第一次闪亮登场。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黄历元月十五夜称“元宵”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中原大陆幅员广,南北两地的风俗也常有差异,以“元宵”称圆子(汤圆)是起于何时呢?元宵吃圆子从何时成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说圆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还有人说有馅的圆子称“元宵”,无馅的圆子称“汤圆”,真是如此吗?
  • 黄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是龙年,岁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龙子、龙女,生肖属龙。然而,黄历新年和十二生肖并非华人专属,不同国家对于生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在中亚国家哈萨克,今年的生肖是蜗牛而不是龙,属龙的人到这个国家就变成属蜗牛了。
  • 秋风起兮,七夕节又将来到。牛郎(牵牛)、织女与中华儿女相伴几千年,有情有义的婚姻,相许相牵的爱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七夕的一年一会,让人感叹之外,也让我们反思什么吗?
  • 黄历的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阳。“端午”处于纯阳之端。民间有俗谚“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为夏令时节防瘟辟毒的启动日。端午节的节俗很多,来源久远,背后蕴藏丰富的文化典故。一起来文化寻根:回顾端午节的九大节俗与故事。
  • 端午“五红”、“十二红”的养生饮食,都是观察时令,巧用时鲜,以促进身心健康的传统中医的养生方法,同时五行养生的原理也在其中体现。不管时代怎么推进,注重天人合一,顺应节令过生活,上天自然赐给人最鲜美的生活滋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