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扶人一把 柯慧贞长期钻研忧郁症心理病防治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5日报导】新世纪女性勇敢追梦系列专题报导一(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十五日电)高中时候,柯慧贞跟着别人探访育幼院与独居老人,感到温馨快乐;就读国立台湾大学时,她继续从事社会服务,开始思考如何助人更有效,因而转系念心理系所,因缘际会,柯慧贞开始研究忧郁症与自杀防治,二十几年来帮助无数人重生,迎接崭新的生命。

临床心理学家兼任国立成功大学学务长的柯慧贞,除研究忧郁症与自杀防治,并扩及药酒瘾与网瘾等其他心理疾病防治,一路走来,她乐此不疲。柯慧贞告诉中央社记者,想帮助人,只靠动机还不够,还必须学习方法与技巧,才可事半功倍。

回忆高中念台南女中时,跟着别人到龟山育幼院服务,身为基督徒的柯慧贞也跟教会探访照顾独居老人,她感到快乐,想到有人需要帮助时,更产生了责任感。

受到高中国文老师影响,柯慧贞考上台大中文系,仍继续参与社会服务,包括回国中母校辅导学弟妹、到育幼院带孩子,她以一般人角度接触助人的工作,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就是助人,因而得到快乐的回馈。

四十六年次的柯慧贞,开始思索如何帮助人更有效,在大一时认识现在的夫婿张峰铭,当时两人常谈论心理学,办社团活动接触到的心理系老师也鼓励学生重新正确选择。

读到“史怀哲传”,柯慧贞知道史怀哲决定要到非洲兰巴伦照顾土人才开始念医学系,令她感动,也体会生命宝贵,总可活出生命的意义,世人有幸与不幸,幸运者应帮助不幸者,且一定有好方法可帮,关怀弱势这个价值观对她影响颇深,终于在大三降转心理系,从大二念起。

柯慧贞在心理系学习与成长,学会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巧分析自我并调整自我;念研究所时,接受学姊委托追踪解释台大一名男生个案的智力测验,不料才隔几天,这个男生从台北希尔顿饭店 (今凯撒饭店)跳楼自杀,对她造成很大冲击,心生不安的罪恶感,柯慧贞重新思索自己当初或许做了什么,是否这个男生就不会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 (WHO)前年发布忧郁、爱滋、癌症是这一世纪人类三大杀手,全球开始全面推展认识忧郁症,柯慧贞早在二十几年前遇到前述个案后,就开始接触自杀个案,了解到自杀前可能有忧郁症、无望感,解决不了问题,导致无助,选择结束生命,不再面对痛苦,是常见情况,因此,她的硕士论文就是研究大学生的忧郁,从此就没有间断过这方面的研究,博士论文也是相关题目。

柯慧贞到美国耶鲁大学精神科进修,那里的忧郁症研究中心正好开始转型研究药酒瘾防治,她也开始接触相关研究,一九九三年回国后带动戒毒、戒酒的心理戒治模式,订定训练手册,办工作坊培训专业人员。

鉴于台湾犯罪坐牢的犯人高达七成比例有毒品使用或贩卖的关系,柯慧贞曾带领学生到监狱协助做戒治方案与研究;而酒瘾虽不违法,但其危害不论毒性或成瘾性,都不下于毒品,包括酒后家暴、酒醉攻击或酒后开车都很严重,柯慧贞也因此大力推动戒治模式。

四年前,她接下成大学务长的行政工作,更全面观照学生心理健康,忧郁与自杀防治当然是要务。

她说,透过校园三级防治协助个案缓解使不复发,也注重二级预防,希望早期筛选发现高危险群并介入预防,以有效控制自杀;当然,更注重第一期防治,使一般学生都心理健康。结果,成大学生的忧郁自杀比例明显低于全台平均比率。

柯慧贞强调,三级预防必须整个社会政策一起动员,包括媒体要警觉自己的社会教育影响力,宜及早订定报导自杀案件的守则。

她认为,新世纪的女性可以做的事很多,例如,今年她在成大开始推动“寻找快乐天使”活动,寻找曾经遭遇人生幽谷、困境并走出来的故事,透过网路与大家分享,希望把近来频频出现网路相约自杀的趋势导正过来,协助大家即使遭遇挫折打击,仍要以接受挑战、努力克服的正面心境面对。

在不断奉献助人中,不到五十岁的柯慧贞已得奖无数,最近还被提名反毒有功人员,六月初将接受行政院表扬。

对自我人生有明确方向、且勇敢追梦的柯慧贞说,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兰巴伦,做为“心灵捕手”的临床心理师与开拓临床心理领域发展,帮助人们从脆弱变成坚强,终能抵挡一切磨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