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防空污 环署拟收车辆进城费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钟丽华、刘力仁/台北报导〕环保署研拟的“环境与交通运输管理推动计划”草案出炉,为减少汽机车排放废气污染空气,将采取总量管制方式,计划在九十八年达到“零成长”,总数控制在二千零二十万辆,预计可减少二百五十五万辆的汽机车,该案还要送到行政院讨论。

环保署表示,九十四年底,我国登记的车辆总数已达一千九百余万辆,其中机车一千三百二十万辆、汽车六百四十二万辆,汽车每年维持四%成长、机车三%,但如从里程来看,汽车较十年前成长四成、机车三成五。

定期检验无效 直接治本

环保署指出,虽然持续加严排放标准、定期与不定期检验等管制措施,但污染有增无减,如无法限制车辆成长,很难有效防制污染。环保署长张国龙以“汽机车减半”为目标,要求空保处规划,终于具体成案,于上周主管会报提出草案并报告。

根据草案,环保署提出三年三百九十七亿元的经费,分别从车行里程与排放总量管制、提升大众运输系统使用率、推广使用环保能源车辆等三方面编列。除加严排放标准、淘汰高污染车辆、制定移动污染源总量管制外,还将推动公务机关及客运业等采购环保能源车辆、机车停车收费、即将征收的能源税随油征收、车辆牌照控制等,细部内容还要进一步讨论。

提高大众运输使用率

比较特别的是,环保署研究“进城费”的可行性,环保署解释,在新加坡、英国等国,在城市的入口处设置缴费处,进城必须收费,因而减少汽机车进入,提高汽车共乘与大众运输系统的使用率。而目前我国大众运输使用率,台北市为四十二%、台中市八%、高雄市四%,确实偏低。

事实上,本月初环保署召开环保共识会议,以“汽机车总量管制”为讨论主题,当时参与的民众大都表示赞成。台北市政府也在今年初召开汽机车总量管制公民会议,最后做出机车停车收费、减少停车格等决定。

交通部:收费恐遭阻力

交通部路政司副司长尹承蓬表示,环保署的“进城费”和国外“道路拥挤税”概念差不多,就总量管制的角度,这类作法有其正当性,但能否实施要看社会接受度及政府政策,譬如进台北市等城市要收费,民众能否接受,恐有许多阻力。

另外台湾目前并没有开征类此交通费用的法源,如果要开征,空污法或相关环保法规必须订定法源,让交通部有法可循。

环保团体看法/政策打高空 不如善尽本分

〔记者钟丽华/台北报导〕推动汽机车总量管制以减少空气污染,环保团体持赞成态度,但强调应有完善大众运输系统做为配套,以减少民怨。

环保署本身上月实施交通费改悠游卡储值方式发放,强制员工搭乘大众运输工具,不过,环保团体质疑,做总量管制、减少污染前,应先从自己做起,环保署长与空保处长没有带头做,无法说服民众。

绿色阵线理事长吴东杰认为,汽机车总量管制必须顾及用路人的权益,尤其机车骑士多是弱势族群,贸然实施,必定会引起反弹。而除鼓励搭乘大众运输系统外,也应推动使用干净能源的机车,自从电动机车推行失败后,环保署就未再鼓励其他环保机车,也没有带动环保产业发展,相当可惜。

此外,吴东杰说,我国一向缺少“绿色交通”政策,只会不断开路,开完北宜高,又想开苏花高,台湾道路面积相对于总面积比例是相当高的,过多道路开发,不仅水泥化,也让车辆使用率提升,道路壅塞,政府再开路,陷于“恶性循环”中, 空气品质当然不会好。

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刘铭龙则表示,环保署应加速汰换老旧汽机车,以及去抓柴油卡车、客车等“大乌贼”才对,而非侈谈跟环保署业务无关的车辆牌照管制或进城费等,先就能力所及、可以做到的去做,不是寄望于难以落实的政策。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