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竹市二级古迹郑用锡墓 居高临下规模宽宏

人气: 7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彦瑜新竹市十七日电)位于新竹市军人公墓内的郑用锡墓是二级古迹,背山面水,居高临下,规模宽宏,是台湾官墓的佳构之一。郑用锡是清朝进士郑崇和的次子,是第一个用台湾本籍赴京考中的进士,被称为“开台进士”。郑崇和的墓园位于苗栗后龙,父子俩的陵墓都是二级古迹。

郑用锡生于清乾隆五十八年(西元一七九三年),道光三年(西元一八二三年)中进士,官至礼部铸印局员外郎,一八三七年因不习惯官场作风,辞去仕途风光返回新竹。他于咸丰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去世后,第二年葬于香山,到了一八六九年才迁葬于竹仔坑现址。

在新竹市,郑用锡墓与他所建的“进士第”同列二级古迹,而他与其他家庭成员合资兴建的“郑氏家庙”则列为三级古迹,若再加上他父亲郑崇和的墓园,郑氏一门有四处被指定为二、三级古迹,在国内颇为罕见。

官墓的特色之一在于墓前的石象生配置,依官阶区分数量与种类。所谓石象生就是列于官墓前方的石人石兽,目的是护卫坟墓,并象征威武与尊严。郑用锡生前具有从二品的官衔,墓前设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及石望柱。

文化局表示,郑用锡对新竹的发展史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他的坟墓形势完整,雕刻精致,是新竹重要的文化资产之一,因而被内政部订定为第二级古迹,这座坟墓已在近年完成修复工程,遗失的石虎以及断头的石羊以复制方式完成修复,值得前往参观。

文化局指出,郑用锡墓外观呈椭圆形,墓碑为盔顶形,由三片花岗石拼成,额刻“浯江”地望,左右拼以双夔纹饰,碑文为“清赐进士出身赏戴花翎礼部副郎晋封通奉大夫祉亭显考郑公茔”,为他一生的功绩留下说明。曲手包括栏杆柱与柱间的栏板,均以花岗石雕成,曲手栏杆柱头分别为石印、石笔、石狮,左右对称。

文化局表示,郑用锡墓前的石兽朴实可爱,石望柱刻着转录自咸丰元年闽浙总督王懿德所赠的柱帖,颇具历史价值。整体而言,这座背山面水、居高临下、规模宽宏的墓地,是台湾官墓的佳构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