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骄傲文化财 渔业界盼保留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5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唐声扬、翁聿煌/基隆报导〕在许多40、50岁的民众心中,“海功号试验船”的威望几乎可和红叶棒球队比拟!这艘前往南极洋执行任务的渔船,当时号称20世纪前往南极洋最小的船只,成功返国后新闻喧腾一时。

吕一铭指出,30年前,各项资源与技术欠缺,台湾展现魄力勇气航向南极,就算是积极发展海权的中国,都比台湾晚了2年,光是这点,台湾人就值得骄傲。

他认为,台湾人现在怀念的古迹文物,不是中国历朝历代,就是葡萄牙、荷兰、日治时期的东西,再过几十年,我们要拿什么让子孙看?海功号就是台湾当代的骄傲。

吕一铭建议,渔业署应该比照古迹文物方式保留海功号,维修经费可向从事海洋相关产业的企业寻求赞助,让海功号适度开放参观,发展周边观光产业。

当年海功号首航南极计划的随行工作人员戚桐欣感慨地表示,正滨渔港空有远洋渔船补给港之名,实际上却成为船的屠宰场,海功号如果拆解成废铁,教渔业界情何以堪!

戚桐欣指出,南极虾当时是非传统性的渔业资源,捞捕的渔具、渔法和加工技术、市场需求仍在试验阶段,仅有日本、苏俄等掌握资料,台湾也由水试所系主任李灿然率领前往探勘南极洋。

当时外界总以为海功号研究人员要登上南极冰原,戚桐欣说,其实研究队自始至终只是要到南极洋捞捕南极虾而已。海功号在完成南极虾的捕捞工作后,从开普敦港返航前,临时接获代为运送一箱机密军事装备任务。

戚桐欣指出,在返航台湾前夕,他与同事李灿然接获通知,当时我国驻南非大使陆以正要求海功号代将一件包裹运回台湾。

后来有人推断包裹是制作核武的原料“铀235”,但是戚桐欣认为是飞弹的弹体,因为当时仅用木条箱及防水布包住,如果是核武原料,岂不造成全船辐射污染。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