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洗涤

——科学家发现清洁身体与净化道德的关系
周正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9月13日讯】(一)据《科学美国人》网站2006年9月7日报导,长时间以来,在宗教界、或者是人们说起话来经常将净化身体与洗涤心灵联系起来。最近科学家们对此也进行了研究。

发表在9月8日《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 研究中做了几组试验来探索净化身体与洗涤心灵的关系。

在第一组试验中,60名学生被单独询问描述一件自己过去所做的一件道德的事情、或一件不道德的事情。在随后的拼字测试(W_H)中,被要求描述不道德事情的学生明显的倾向于“冼涤”一词(WASH),而不是一个与此无关的词如“愿望”(WISH)。在另外一项试验中,被测试对像要从几样物品(比如清洁用品或铅笔)中选择一种,曾经回忆不道德经历的学生明显倾向于选择清洁用品,而对照组的学生在两样物品的选择上没有什么倾向性。

在另外一组试验中,27名测试对像被要求抄写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是一个道德的(比如一位律师帮助他的同事),也可能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比如一位律师中伤他的同事)。然后,这些测试对像要对一系列物品打分。结果发现,抄写不道德故事的测试对像明显对这一系列物品中的清洁用品评分要高。

尽管社会风气下滑、人心不古,透过表面的尘垢,在心灵深处,人们还是愿意选择善良与纯洁的。

(二)能够洁身自好却也不易。

史载,鲁国有一位书生,他一向自己独居,严格自持,尤其对女色绝不贪恋。有一次他在屋里读书,半夜忽然狂风大雨,邻家妇人有事前来敲门,敲了好久,书生无论如何就是不开门。妇人说:“你如果怕别人误会,何不学学柳下惠呢?”柳下惠,乃鲁国人,他曾因天寒而让一前来投宿的女子坐在其怀里,整夜抱着她,却没有做出不规矩之事。

这邻妇故意以柳下惠的故事诱惑书生。但书生却回答说:“柳下惠可以这么做,但在我却不能这么做。我目前不能做到,怎可以去学柳下惠呢?”

孔子听到这件事,称赞书生说:“他才是真正的学到柳下惠的精神了呢。”

(三)屈原曾说,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能够在浊世中、在滚滚红尘中不受沾染者有几人?古人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追名逐利,我们是否也曾伤害过他人?

物品的肮脏,可以清冼,重返洁净;心灵的污浊,能否洗涤,返本归真?

听人说,那就是修行,也叫修炼。@

——转载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只想到自己的权益受损,只想到替自己伸张正义,就一定不会在心灵中有慈悲的情怀,这种缺乏慈悲心肠的灵魂,可以被称为已经硬化了的灵魂,也是一种病态的灵魂。
  • 我仍有一个梦想,在我的梦想里,这个社会里充满了好人,爸爸一定是个好爸爸,妈妈一定是个好妈妈,官员是个好官员,民意代表是个好民意代表,谁也不会用造谣方法获利,更不会作出凶残的事。更重要的是,这个社会里的媒体工作者,都不会做出使人犯罪的媒体。
  • 【大纪元9月8日讯】新加坡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与南韩、台湾、香港一道,被誉为经济发展奇迹的“亚洲四小龙”,当时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如果伦理和道德价值的水准低落,新加坡就会日益走下坡。因此我们是否能维持稳定和保持优势,关键不在经济发展方面,而是在于社会的道德结构。”
  • 【大纪元9月9日讯】(大纪元记者辛菲综合报导)“9·10教师节”近几日成为中国各大论坛的焦点话题。在对教师们的一片口诛笔伐之声中,有不少教师诉委屈,表达对生活现状的不满,更有诸多网民追根溯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道德和制度问题。
  •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栏目热线直播节目,我是主持人安娜。现今的中国贪污腐败遍及各个角落,社会的矛盾已经尖锐到无法调合的地步,全民道德的下滑已经把中国人置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 911是分水岭,它将正直善良和邪恶歹毒分隔在光明和黑暗的两重世界;911也是照妖镜,在它冰冷酷寒的森森白光之前,一些平时道貌岸然、形似公允的家伙终于显露出鬼魅原形;911更是响彻全球的惊世警钟,它告诫善良的人们:恐怖主义是自由民主的死敌。道德感化和温情抚慰都不可能令其改变邪恶本质。唯有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地予以坚决打击,才能最大限度地缩小恐怖主义的生存空间,直至最后在人类社会彻底消灭恐怖主义。
  • 在日本,看惯了樱花的浪漫与凄美,您是否开始怀念中国那雄伟壮观的仙山峡谷,青藏高原因其宗教文化显得神秘莫测,加上地势的险峻,山岳的雄伟,冰川雪山的圣洁、崇高、壮丽和那无以言表的净化人心灵魂魄的大自然独有的威严,仿佛是神仙的处所,是圣女的化身,是人类心灵的归宿。
  • 一场“云、水、光、影”的油画展,由目前在云林县担任教职的专业女画家廖慈伦举办。自五年前双亲纷纷过世的打击下,在失去人生重心的历程中,在书店里她看到了《转法轮》一书,因而走向修炼的道路。而她的画作也在一次次心灵升华中更加的纯净。
  • 现代化之下,人们相信一切都不可改变也不必改变,由于有太多可玩、太多迎接不暇的现实供给和身体消费,所有人间情事都可以通过交易赎买、现成收购,都可以依赖于各种介质复制传输,因此人们只管接受,只管按照技术化中介流水线批量提供的角度予取予舍即可完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反应,其前提是效率优先、数量至上,既不必有灵魂的颤粟,也无需原理性、逻辑性的深思即可作出符合口味的全息判断。所以说现代人由于沈湎于资讯焦虑,迷信于市场全能,因而在感官“幸福”指数一路飚升,眼界无度拓展的同时心灵已失去重力,失去了疼痛感,既缺少独立自在的内心表达,也不必有深邃的课题辩争和求证,文学、哲学、精神分析学等,一切关乎人类处境焦虑与冲突的经典表述都将随着乐感化“时代主题”的侵蚀而应付阙如。这时候悲剧已经淡出,审美已经疲倦,即使是暴力屠戮这种血腥性、破坏性的社会罪孽,也常常因了技术化的筛选置换而更多地显示出游戏性的元素,其结果是让人们因此见惯不怪从而无动于衷,进而将一切残酷的生存争讼都当作夸张的剧情予以宽恕和认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