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竹眷村博物馆再现竹篱笆内的春天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彦瑜新竹市二十七日电)新竹市在日据时代是日本南侵的重要军事基地,独特的战略位置使得移入新竹市的外省籍人口比例偏高。新竹市原有四十六个眷村,随着眷村改建的脚步,许多珍贵文物正逐渐消失,而位于东大路的“新竹市眷村博物馆”,正是保存眷村史料,让下一代了解移民历史的好地方。

新竹市眷村博物馆是全台第一个以眷村文物为主题创设的博物馆。文化局表示,眷村博物馆的构想源自1997年全国文艺季“竹篱笆内的春天”,馆址原预定于空军一村第八区,但因土地权属问题无法解决,改以环保局的旧建筑改建;2002年年底眷村博物馆正式开馆,当时展示空间仅有一楼。后因文物增加而扩建,新建工程于去年十月底完工,眷村博物馆也重新启用。

用“竹篱笆”来形容眷村,不仅反映当年为随时反攻大陆搭建临时居所的克难房舍,也反映了居住在竹篱笆内的人们与外界生活的隔绝。随着眷村改建,竹篱笆内的文化也逐渐消失,在眷村子弟奔走推动下,新竹市眷村博物馆于焉成立,不仅收藏民众捐赠的各种眷村生活物品,也传承眷村长辈们的口述历史。


新竹市眷村博物馆是全台第一个以眷村文物为主题创设的博物馆,收藏民众捐赠的各种眷村生活物品。//中央社 九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文化局表示,眷村博物馆户外有两百多坪的广场可供表演,除了大门口仿造眷村红门白线的建筑样貌,最特别的是“飞机副油箱水塔”户外意象区。这是眷村居民将F100战斗机报废的副油箱改装成的储水水塔,由新竹三厂眷村捐赠给博物馆,象征了眷村克勤克俭的生活哲学,也代表眷村博物馆的开馆精神。

室内部分,一楼规划为眷村历史背景区,介绍台湾眷村的形成与新竹眷村的演变,并展出“黑蝙蝠中队文史资料特展”;二楼为眷村生活情境区,藉由造景呈现眷村食、衣、住、行、育、乐等生活样貌。至于三楼则展示新竹市眷村改建的过程与目前现有状况。

为了让民众了解眷村生活,新竹市文化局在这里也不定时举举办眷村活动,像是有包子、馒头、大陆饼、麻酱凉面等的眷村美食展、眷村音乐文化黑胶唱片展、台湾眷村音乐文化讲座、怀旧国语金曲晚会等,希望让逐渐消失的竹篱笆记忆不断传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