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尽地球公民责任 环署资源回收成就受瞩目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十六日电)二十年前,台湾街头处处垃圾、空气污浊、水质恶化,环保运动风起云涌,行政院环境保护署仓促成立。环保署长陈重信表示,二十年后,台湾经济持续发展,环境品质也有显着改善,尤其是资源回收项目,更是吸引国际目光,各国甚至还派人来台取经。 在台塑大炼钢厂环评案、彰工火力发电厂环评案、苏花高速公路环评案等争议未解时,陈重信由民主进步党籍立委身份转换成环保署长,虽然他有美国环境保护署任职资历,但他的台独背景却更为人知,上任即备受质疑。陈重信接受中央社专访时,一一解答各界质疑。

环保工作吃力不讨好,陈重信充满自信地表示,“台湾在资源回收工作的成功,吸引不少国家来台取经”、“资源回收率的世界排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相较于亚洲各国仍深为如何处理“垃圾问题”苦恼时,陈重信说,台湾将废弃物视为“资源”,分阶段拟定计划逐步回收的政策,取得重大成功,废弃物回收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一,非常难以回收的家庭废弃物回收率也有百分之三十六。

这样的成就有多大?根据环保署提供资料,新加坡的废弃物回收率约百分之五十一,美国的家庭废弃物回收率约百分之三十二,这些国家在资源回收工作的起步甚早。

不少国家已注意到台湾在资源回收项目的成绩,尤其是废电池、废电子器材、废资讯器材及废弃机动车辆回收等项目,已吸引德国、日本、中国、荷兰、南非及台湾在中南美洲的友邦国家派员到台湾观摩、学习,相关的法制规划并成功移植日本、中国。

陈重信指出,台湾一年可回收四十五亿支宝特瓶,因此,节省的能源足可供应台北市所有照明设备一个月,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有贡献,他感叹国内、国外都忽视台湾在这部分的贡献。

不过,再好的政策也要有人愿意遵守才行,陈重信肯定环保团体在“建立全民环保意识”中,发挥教育民众的力量,这可从“垃圾不落地”政策推动成功,垃圾清运量逐年降低,2000年平均每人每天产出零点九三九公斤,2006年已降为零点六公斤,成效颇佳,“未来将持续朝垃圾零废弃目标努力”。

除了资源回收项目成绩受国际关注外,环保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扩大绿色消费、协助发展生质、再生能源,都是环保署正在努力的目标。

对外界质疑发展经济将牺牲环境,陈重信说,过去十多年,台湾的经济持续发展,环境品质也愈来愈好,环保科技也愈来愈进步,他相信,经济发展与环境一定可以平衡共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