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习俗 台湾中国大不同

font print 人气: 24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嘉韵台北十七日电)台湾民间习俗中,吃完尾牙,就开始筹备过年,而过年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二十四送神”,将众神送回天庭后,才开始大扫除;不过,中国北方习俗则有吃腊八粥的习惯,吃完腊八粥准备过年,中国的“二十四送神”,送的则是厨房里的灶神,不像台湾民间习俗“送众神”。

静宜大学台湾文学系讲师林茂贤说,中国北方习俗于黄历十二月(腊月)八日吃“腊八粥”,此后开始筹备过年;台湾民间没有吃腊八粥的习惯,而是在冬至时吃汤圆,表示多一岁,并确认来年土地租约,黄历十二月十六日吃尾牙,决定员工去留;传统尾牙菜肴一定有“鸡”,鸡头向着哪一名员工,暗示该员工明年将被解雇。

林茂贤表示,中国与台湾都有在黄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的习俗,送神在中国是将“灶王爷”(灶神)送回天庭,传说灶神返回天庭是向玉皇大帝报告该户人家一整年的善恶行为,因此中国民间习俗是以甜食祭拜灶神,以祈求灶神向玉帝美言几句。

相较于中国民间习俗的送灶神,台湾民间于黄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众神”,也就是将家中所有神明送回天庭;由于平时神明雕像、祖先牌位、祭祀用品不能随便移动,以免亵渎神明,民众送完众神后,才能取下擦拭,台湾俗语“大拼厝,才会富”,意味过年前的大扫除,除旧布新才能让来年财源滚滚。

此外,台湾民间还有黄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接天神”仪式,迎接来凡间“代班”的神明下凡值勤,当天禁止在户外曝晒女性衣裤,以免对下凡神明不敬。

除夕当天,家家户户都必须换贴春联。林茂贤表示,春联源自中国古代的“桃符”,明代以后才成为过年习俗。台湾沿海地区泉州移民还有贴门签(门钱)习俗,也就是以五张花边剪纸贴于门楣上,像征五福临门。

台湾有守丧期间过年不得贴春联的民俗,有些地区在父丧时贴绿色、母丧贴黄色的门联,内容则为思亲尽孝的辞句。

由于台湾社会变迁,许多民众住在公寓、大楼,没有门楣可张贴春联,但不贴春联又有不祥之意,或遭致守丧的误解,住在公寓的民众也会在住家门口张贴“恭贺新禧”之类的吉祥句子,代替春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2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美瑜台北九日电)农历新年将届,民众忙着办年货迎新年,来自越南、泰国、印尼、柬埔寨的新移民,国情不同,年节习俗也各异,不过,来台落地生根,也已入境随裕。但是,不像台湾民众初二赶着回娘家,她们初二在家迎接姑嫂妯娌回娘家,或忙里偷闲到郊外踏青,享受新年假期。
  • 一说起端午节的民俗,你的脑海中想到什么呢?应该少不了“粽”吧?印象中,多说粽子起源于纪念、奠祭战国时代楚国的爱国大夫屈原,可是真是这样吗?粽子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就从“粽”的文字内涵与相关文化民俗来探寻追索吧。
  • 中华文化自来就发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阴阳生克之道表现在天地人间,表现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在民俗节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该当端午节莫属了!让我们来轻轻揭开这道绵延几千年的文化面纱,找找端午节俗中蕴含哪些阴阳五行的道理?
  • 黄历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除了大家普遍关注的粽子口味,古来还有更被关心的要点,那是什么呢?古人重视养生,协和阴阳,在端午节也不例外。有什么具体作法表现在民俗中呢?
  • 说到艾草,你可能会好奇它和端午节的关联。艾草一直都是端午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呢?摘了艾草要干嘛用呢?
  • 平日寂静的上水古洞村,在今年3月底迎来村内最盛大的节日——观音宝诞,远远就可以看到青山公路旁搭起竹制的大戏棚,满挂贺诞花牌,十分吸睛。穿过闪耀的大花牌,伴随着喧天的“查笃撑”锣鼓声,大幕拉开,六位台柱闪耀登场,上演开台例戏《六国大封相》。
  • 过去重门深锁的上水乡应龙廖公家塾(又名显承堂),有186年的历史,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今年3月12日修葺完工,举行竣工开光礼仪暨例行春祭,首度开放予公众参观。未来祠堂都会定期开放,公众终于有机会一窥这百年祠堂的真容。廖氏第二十传裔孙、显承堂修葺委员会主席廖崇兴接受本报专访,讲述家族百年往事。原来,在显承堂诞生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廖氏族人为早逝才子圆梦的感人故事。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历朝历代的中华古人对于节气相当重视,相应衍生出不少民俗。立夏的民俗中隐含养生观念与作法,展现民俗养生的内涵。关于立夏的食补、禁忌和养生的民俗一次看遍。
  • 古人讲“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发扬的季节。谷雨是暮春的最后一个节气,错过谷雨终就错过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当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