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健全社会资源网络 携手关怀减刑更生人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二十四日电)减刑出狱更生人涉嫌打死台大副教授,引发社会关注更生人的再犯罪。学者一般认为,亲人与社会体系多关怀更生人,了解需求并辅导他们走入社会,脱离犯罪诱因,才有可能消除社会大众的疑虑。对于数量最多的毒瘾犯,地方政府也展开重建身心的整合式服务。

减刑更生人打死副教授虽是个案,不过,学者们认为,一次释放这么多人,依照法务部的再犯率统计,受刑人回笼本来就在预期,其实,往后的路还很长。

犯罪预防学者、台北大学校长侯崇文认为,“这次减刑的政治性大于矫正的意义”,要全然怪法务部的配套措施不够,也不尽公平,但有更多的改进空间。

即使要降低再犯罪率相当不容易,内政部犯罪防制委员会委员张平吾博士,仍期许透过社会的资源体系,在职训、谋生、脱离诱惑方面,积极辅导更生人。“若更生人求职过程中,公部门都拒绝,遑论私人机构?”

法务部以减刑出狱受刑人再犯率低于刑满、假释出狱者,强调减刑有助于矫正功能,让受刑人感受政府德政,愿意回归正常社会。

不过,张平吾教授认为,十几年前的旧数据无法说服大众。监所教诲师人力不足,要矫正教化受刑人,往往一曝十寒。

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所硕士、台中监狱教诲师钟志宏也认为,若不能让受刑人顺利回归社会,降低再犯率,则监所实施的教化、处遇、技训只是昙花一现,并造成民众的恐惧与不满。

侯崇文则认为,不管刑满或假释,更生人面对整体社会环境的考验都一样,再犯罪牵涉到犯罪习性、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与人生观,他认为,高犯罪率源自于部分受刑人“稳定犯罪”的行为模式,让出狱后回笼变成常态。

烟毒犯是此次减刑受惠者最大宗,刑事警察局统计,实施减刑至今,毒品案占再犯罪案件二分之一,印证毒品与犯罪的密切关系。此次台大副教授枉死,凶嫌也是警方列管的毒品治安顾虑人口。

中央警察大学外事警察研究所所长叶毓兰认为,必须加强访视高再犯率的毒瘾人口,希望他们的邻居与友人主动关怀,配合政府的政策,协助走向新生。

刑事警察局有鉴于此,今天决定依据“采验尿液实施办法”,加强减刑更生人的采检频率,必要时,将声请检方强制采检,以有效防制再犯。

警政署要求警察加强查访更生人,关怀与约束再犯。张平吾认为,效果不见得好,“更生人见到警察就心生厌恶,要如何辅导?”他相当肯定基督教更生团契等民间组织的长期努力,希望政府透过整体的策略运用,结合民间资源的力量一起协助更生。

“戒毒瘾、迎新生”不容易,以全国最大的台北县为例,近一千位烟毒犯陆续减刑出狱,卫生局长许铭能表示,虽出狱前后都加强宣导,遗憾仍有四分之一已失联。

因应减刑毒瘾更生人,台北县毒品危害防治中心与卫生署八里疗养院,联手在“中和心理卫生中心”打造全方位的戒毒服务,除提供美沙冬替代疗法与心理咨商,也以生活辅导、就业辅导等整合式服务,以协助更生人展开希望旅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