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儿少自杀有征兆 媒体宜报导供家长注意防治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二十九日电)“张老师”国立空中大学副教授张德聪今天指出,民众对自杀的认知有许多迷失,例如自杀毫无征兆、多数自杀者不会向人求助,都是似是而非的误解,因此,他呼吁媒体要报导自杀可能的警讯征兆,提供家长注意青少年自杀的警讯,并提供与自杀防治相关的求助专线与社区资源。

张德聪出席中午在中央社举行的第三届“好媒人”儿少新闻媒体识读工作坊时表示,青年自杀的警讯有感觉、行动或事件、改变、恶兆等四类。

感觉方面,青少年会觉得无望、无助、无价值感,担心伤害自己与别人,有过度的罪恶感和羞耻感、痛恨自己,过度悲伤与持续的焦虑与愤怒;行动或事件的征兆有谈论或撰写有关死亡或毁灭的情节,做恶梦,把喜爱的东西送给别人,最近经历因失业、分离或一些失去等导致的失落,焦躁不安、攻击与卤莽。

改变的征兆则在人格、行为、睡眠、饮食习惯等方面显现,例如更退缩、厌倦、冷漠、犹豫不决或更喧闹外向,无法专心,睡太多或失眠,没胃口体重减或吃过量,或对以往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或经一段时间消沈、退缩后突然情况好转。

恶兆显现在言语,如“流血多久才会死?”,威胁如“没多久我就不会在这里了”,计划如安排事务、送走喜欢的东西、研究药物、获取武器,还有自杀的企图如服药过量、割腕。

张德聪也呼吁媒体报导破解自杀的迷失,例如一般人不会有自杀念头是错的,统计显示三成到五成甚至七成的成人,一生都曾有一次或多次自杀念头,但可能只是一闪而过;有媒体报导自杀者都有心理疾病,事实是大多数自杀者是正常人,只有两成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一个人一旦自杀就会一生都有自杀可能也是错的,事实是调理好心理后仍会康复,例如曾有人因家长要求而连续四年想考大学医科,但考后都自杀,其实他喜欢文学,经“张老师”介入协助说服家长后,再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考上国立大学中文系,后来还出国留学进修。

张德聪说,自杀危机改善后就没有危险,也是不对的观念,通常至少在三个月内有再度自杀的可能,尤其忧郁症在症状好转时最有危险性;另外,与自杀企图者讨论自杀主题,有助当事者感到被了解而情绪放松减少痛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