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言】能够“瞑目九泉”之下﹖

张芸(佛州塔城)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7日讯】我父亲星斋翁,小名张俊明,字翼轸,家道中落,随我祖父念了几年私塾,便辍学做工。听母亲说,是运煤零工,用自己的毛驴,把煤从矿场运到自己村里的客户。那工作很辛苦,双手因抓煤炭黑黑的。天冷时,皮肤会裂开,痛苦无比。
过了不知数年,他离开山西五台县东茹村老家,去五台县政府做事,是雇员或知事之类的工作。

其后,他离开县政府,去了省会太原,做了一段事,变成了山西实物准备库的职员。最后,升任山西洪桐县分库经理,独当一面,直至抗战军兴被迫携家带眷逃往洪桐乡下。

在太原跟洪桐工作的期间,似乎待遇不错。他当然省吃俭用,把钱积起来,每年过年之前,返回老家东茹村购置产业。

他一到家,村中长辈会跟他见面。他招待他们吃饭,供他们抽大烟,谈论买房买地大事,食客一大堆。

到民国二十六年秋天,他已把曾祖父时代出售了的三串大院都买回来了。听说南院在卖给外村人时,一块皇上赐赠的大匾,收在仓库。在他买回来过户之日,一位家中老伯很骄傲的说:“南院又是张家的了,把匾挂上去吧!”

他每年都买土地,听说最后一共成交了八百亩。张家欣欣向荣不久,日军炮火迫近。父亲携眷南下逃难。在洪桐乡下一住四、五年,返回沦陷区三、四年。八年抗战胜利以后,他去到西北实业公司做事,已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地步。记忆中家乡战乱,他也没回去,当年辛苦购置的八百亩田地,三串大院,渐渐消失,归属别人名下了。

父亲一九八三年(阳历)七月二十日在太原去世以后,还算幸运,运回五台东茹村老坟,勉强有了“一席之地”。但是他一直没再看见那三串大院及那八百亩田地。

我自己在二零零三年从佛州州立大学退休,身心均健,可是一直在“打算后事”,与住在太原的哥哥和妹妹时常写信或打电话联络。

明年哥哥将高龄九十二,体力一天不如一天。他的子女决定“去后”运回五台东茹村土葬。大家推我侄儿从太原回老家寻觅坟地。

我在电话中,告诉侄儿张志和,也为我跟老伴寻觅一块。落叶归根,我和老伴决定我们走完最后一程安葬在张家老坟。

志和来信说:老坟已满,必须葬在新坟。可是新坟是私人土地,要花钱购买。我读信后,想到父亲当年的八百亩。老人家作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得花钱买“葬身之地”。我无法禀告父亲在天之灵!

侄儿志和信里说:“一块坟地一千元人民币!”我没做过运煤工,用我“白白净净”的手算来算去,给侄儿志和寄去一张三百美金的支票,请他“全权处理”。

我不知道,日后我是否能够“瞑目九泉”之下﹖(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