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星期专访/陈瑞隆:台商回流 力助转型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8日讯】记者邹景雯/专访

中国投资环境迅速变化,台商回流逐渐蔚为趋势,经济部长陈瑞隆昨日接受专访指出,经济部已拟妥完善措施,加速服务回流台商的需要,包括将优先匡列初期一千万元经费,协助台商回台升级转型,台商在台若已无公司登记,得先提出补助计划申请,待审查通过后再补办公司登记。

针对劳动力,陈瑞隆强调,台湾就业意愿不高的三K与三班产业,可分别进用外劳二万名与一万名的名额,将采取经常性开放申请;有关最艰苦行业进用外劳二十%的上限,六个月内将再行检讨放宽的可能性。

此外,基于中国台商外移的要求,经济部已与外交部协调将增加在越南的驻外经贸员额,3月初也即将由政府带头,率领中国台商集体到越南进行迁厂考察。

环境丕变 中国台商外移

邹问:中国推出劳动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以及环保意识兴起等因素,台商在中国的经营优势相对降低,经济部如何掌握两岸经贸情势的演变?

陈瑞隆:过去几年来,中国投资环境有很大的变化,从最近中国大风雪可看出来,它的基本设施是不足的,应变能力也有问题,可以充分看出中国已遭遇发展瓶颈。以厂商最重视的水电供应来讲,其稳定度是绝对不够的,其价格也比台湾来得高了。

过去中国的吸引力是庞大的劳动力与市场,但这些已经变化。例如在税负方面,企业所得税法今年起由十五%升高到二十五%;相对的,台湾现在实施轻税简政,财政部有意利用促产条例落日后,马上把货物综所税降低,现在也讨论要把营所税降到二十%甚至十七%,由此看,台湾的税负又比中国要低了。

中国的出口退税也大幅下降,甚至取消,从去年7月1日开始,总共有二八三一项产品出口退税率调降,比例高到占全部商品的三十七%。

此外,它又有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过去欢迎任何项目的投资,现在则试图透过行政指导的方式,来限定外资能投资什么行业,背后的政策目标是要避免外商投资高污染、高耗能与涉及使用到大量资源的产业。

这时候,它也感觉到东南沿海投资情况热络,因此有意把投资厂商移往内陆,但内陆有很多问题无法克服,包括劳动力的质与量够不够?水电供应如何?经营环境到底行不行?台湾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营造一个很好的投资环境,必须要有研究发展的能量,要有产业聚落的形成,还要很多公共设施的配合,中国内陆显然比东南亚还不足。

更何况今年1月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一般估计将增加劳动成本二十到三十%,当然会造成本来有利润的厂商面临亏损的情况,特别是在微利的时代,利润只有五%。

据我们了解,很多台商本来规划好有一些投资案件,不论是增资或新投资,因此必须重新调整,思考是否符合经营目标。

中国环保意识也开始抬头,很多经济开发区采取总量管制,造成环保成本增加,这些都是中国投资环境产生重大变化的原因。许多台商确实已经决定重新布局。

上周四台商返台的联欢聚会上,好多台商跑来要求经济部提供协助,他们表示有立即重新布局的需要,而且非常紧迫!我已经陆续与几位台商会长约好会面,个别解决他们的需要。

经济部于前年7月已扩大成立了台商回台投资服务办公室,政府有责任来协助台商进行全球布局,因应当前新的情势,我们第一要务是鼓励中国台商回台,其次,有些台商不适合全部回台,我们则协助全球布局,第三,不管回台或去其他地方,最关键的必须升级转型,否则将来还是会面临强大竞争压力。我们要让台商成为全世界一股最庞大的力量,不管他在哪里,都是我们势力的延伸。

千万经费 专案辅导升级

问:协助回台的部分如何强化?

陈:经过这几年政府的努力与民间刻苦经营,投资环境已有大幅的改善,台商最需要的,首先是土地的问题,我们的○○六六八八方案,第一年零资金,三、四年六折,五、六年八折,第一期五百亿已经用完,上周三行政院同意再扩增二百亿继续推动,例如宜兰的利泽工业区,在北宜高开通后,厂商进驻很踊跃;而台南柳营科技园区,高雄冈山、本洲工业园区,在额度扩增后,土地取得的优惠就可以确保,中国台商愿意回来,可透过我们的办公室,来协助寻找适合设厂经营的土地,可以依据其市场定位与行业特性自由选择区位。

此外,台糖的土地,这是我们全国最大的地主,五万四千公顷土地中适合的,已上网提供厂商租用,窗口设在工业局,只要厂商有意愿,我们会透过跨部会机制很快来核定。

例如,机械产业过去在台中已经饱和,所以我们找到了嘉义大埔美一块三百公顷土地,来作为机械产业进一步扩充产能的用地,现在已有五十六家厂商决定在大埔美设厂,我们估计将来由台中延伸到嘉义可以成为一条精密机械的走廊。

过去台商去中国,最有利的是土地的取得,但是这部分台湾已经急起直追,另外国有土地,我们也可以出租,过去中国强调的是三年五减半,我们则是四年六减半,我们愿意做最大的努力。

其次资金的部分,中小企业信保基金,我们可以涵盖中国台商回台融资的部分,另外我们提出相对基金的概念,就是火金姑计划,我们也准备与几家外商合作,将来资金的融通非常方便,将是全世界取得资金最容易的地方。

任何台商只要有融资的需要,可以透过我们办公室,以个案的方式,让他顺利取得资金。

劳动力部分,针对不同产业需要的人力,不论蓝领或白领,我们提供培训。在海外引进的部分,高级技术人才,我们已研究放宽资格限制,包括美、欧与中国的人才,都有简化的检讨。也包括外国人在台工作税负的降低。

最重要的蓝领部分,针对国内的三K产业与三班产业,过去定期开放,缓不济急,现在采取经常性开放申请,并且比例提高,分十五、十八、二十共三级,二十的部分,六个月内会再检讨是否放宽。

研究发展升级转型的部分,过去到中国是为降低成本,但成本的降低有其极限,因为中国、越南随其经济发展,一些生产因素的成本都会陆续提高,升级转型才是根本解决办法。透过研究发展创新,来增加附加价值,透过设计让产品差异化,透过行销品牌让产品有更高利润,以支应其生产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

经济部针对中小企业与传统产业,过去一年列为两大重点,投注这领域经费已超过五十%。今年特别针对中国台商量身订做升级转型计划,匡列专案计划经费来专案辅导。另外也有研发补助,由研究机构完成的研究成果提供给厂商商品化、普及化。

很多中国台商,已经连根拔起,在台湾没有公司登记,我们有针对性权宜做法,经济部窗口还是提供协助,等一切就绪后,再去补办程序,让他们可以重起炉灶,在台湾生根。

中国并不希望我们做这些事,但是政府可以为台商做什么?我们必须让台商了解,针对在投审会登记的六千家,最近我们透过各种管道,想办法扩大让他们知道,包括我亲自写信给他们,各种办法我们都在尝试。

政府带头 访越考察迁厂

问:不适合回台的部分,如何协助离开中国?

陈:首先,优先推动到邦交国,例如中南美的荣邦专案,不仅政府可投资四十九%,这对纺织业最有利基,更可利用其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省下非棉类、即人纤的三十二%关税,十分可观。这对在中国的纺织业想要与中南美竞争是有困难的。农产品亦同。

其次,越南也很热门,上周新年联谊会上已有三个台商协会表达到越南意愿,3月初就希望实地去考察,因此我们要马上强化越南经济组的人力,提供协助,我们与越南有个对话机制,也会透过这个机制解决台商遇到的问题。一些纺织业、电子业已经过去了,我们可以组个团,带领中国台商过去。

印度,我们规划在安德拉省一千公顷的工业区,来协助台商进驻的据点,我们要成立一个投资公司来进行工业区规划。资讯产业,特别是低价电脑,他们是仅次于中国的庞大市场,两国在软体、食品、制造业,都可以合作。

沙乌地、中东,充满着商机,油源充沛,我们在离吉达比较近的地方,积极争取与国际财团合作,在阿布都拉经济城范围内规划一个工业区,以石化相关的中下游为主,但制造业、资讯业不排除。

另外,EU的统合不断在深化中,中东欧接近EU的市场,技术取得的考量,很多厂商在那布局,我们也会重点协助,例如斯洛伐克、捷克、乌克兰等地,这部分时间上非常重要,不能去得太慢。

以狭义严谨的计算,到今年1月为止,我们已协助一二五件具体投资计划案,投资金额一二二亿,其中中国回台的七十八件,金额九十八亿,未经过经济部直接回来的,当然还有很多,这个工作我们会继续铆足全力来推动。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