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雅加达低调举行奥运火炬传递

【大纪元4月23日讯】(美国之音记者:东方2008年4月23日华盛顿报导)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星期二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进行了中国境外第14站的传递。观看奥运火炬传递必须受到邀请,火炬手们没有按照计划穿越雅加达城区的街道,而是围绕印尼体育场转了五圈。印尼出动了大批警察和高压水炮,在体育场周围严加戒备,并且逮捕了九名支持西藏的抗议者。

*新华社:大批观众来到传递现场*

据新华社报导,北京奥运火炬印尼段的传递活动在雅加达森纳扬体育中心举行。共有80名火炬手参加传递,其中包括陶菲克、王莲香、魏仁芳等羽毛球奥运冠军和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兰立俊等。

新华社报导说,大批观众来到传递现场,他们手舞中国、印度尼西亚国旗和北京奥运会会旗,热烈欢迎奥运圣火第一次在雅加达进行传递。

*美联社:印尼警方戒备森严*

美联社报导说,印尼警方出动三千名警察以及高压水炮,部署在体育场周围。美联社援引雅加达警察副总长哈里.维博沃的话说,火炬接力面向一小部分只有受到邀请才能参加的观众举行。

中国希望奥运火炬在世界各地的传递能够成为团结和谐的象征,标志着全世界支持北京举办奥运。然而北京人权记录的批评者们把奥运火炬传递变成了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火炬传递活动。

北京在平息西藏骚乱的过程中导致人员死亡,引起了奥运火炬在希腊、巴黎、伦敦和旧金山举行的接力传递过程中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在另外一些国家,虽然火炬传递过程没有发生大规模抗议事件,但是举办国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大规模缩短火炬传递的路线。巴基斯坦政府在体育场内举行火炬接力,而印尼政府决定环绕体育场举行接力。

最近,一些火炬手,特别是澳大利亚和韩国的火炬手,决定退出火炬接力,以抗议中国对西藏的政策。

*警方拘禁了部分抗议者*

早些时候,在雅加达森纳扬体育场门口,大约一百多名抗议者举行了示威活动。警方拘禁了若干抗议者,并且没收了他们在大门口展示的旗帜和标语。

据印尼当地媒体报导,被便衣警察逮捕的九人当中有一人是来自荷兰的抗议者斯蒂夫.波尔特。美联社援引他的话说:“我完全是和平的。我抗议的是西藏人权受到践踏。”这九人后来都被释放了。

*美联社:中方要求缩短接力路线*

美联社报导说,印尼低调举行火炬接力是应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要求。中方要求缩短接力路线,并且把人数限制在受邀请的五千人之内。据印尼政府和体育官员以及奥运火炬赞助商说,参加者大部分是印尼学生。

雅加达省长法乌兹威波沃是第一棒火炬手。他和其他火炬手围绕体育场转了五圈,而不是像最初的计划那样,要沿着街道穿过整个雅加达城。

*美联社:印尼一直对奥运不太感兴趣*

美联社报导说,印尼电视没有对奥运火炬在雅加达的传递活动进行直播,部分原因是由于没有一个电视台购买转播权。

美联社分析说,奥运火炬传递在印尼没有受到重视的原因部分是印尼对奥林匹克本身就不怎么感兴趣。2004年举行的上一届雅典奥运,全世界各个国家中,印度尼西亚是唯一没有实况转播奥运的国家。

奥运圣火于4月22日晚乘专机飞往下一个传递城市堪培拉。4月24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在澳大利亚进行第15站的传递。

*澳洲与韩国部分火炬手宣布退出*

澳大利亚社会服务委员会主席林哈特菲尔德.道德斯宣布退出火炬接力。她对记者说,尽管她仍然支持奥运会,支持运动员,但是奥运火炬传递的象征在中国镇压西藏之后就改变了。

澳大利亚计划出动数以千计的警察预计沿途保护奥运火炬在堪培拉进行的长达16公里的接力传递。警方在火炬经过的沿途设置了金属探测器。

据报导,一些日本的抗议者也在跃跃欲试。日本决定把奥运火炬传递的城市改在中部城市长野。那里曾经主办过1998年的冬奥会。

在韩国方面,两名原定参加火炬在首尔接力的韩国火炬手星期天宣布退出火炬接力活动。他们说,抵制火炬传递是为了抗议中国政府在西藏的镇压。韩国环保组织绿色韩国的秘书长表示,他作出的决定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西藏危机和奥林匹克精神格格不入。

*奥运火炬登珠峰计划也有变更*

在奥林匹克火炬传递的其他最新进展方面,奥运火炬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计划也传出变故。路透社报导说,中国方面取消了外国记者采访火炬离开大本营的计划。

外国媒体记者本来已经获得采访火炬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然而,在他们出发前去采访之前,突然接到通知说,采访被推迟,部分采访活动已经被取消。

路透社援引北京奥组委官员的话说,推迟是出于气象方面的原因。

有关官员还说,北坡大本营将不对媒体开放。北坡大本营是奥运火炬登珠峰的出发点。

北京奥组委发言人否认取消媒体采访和西藏最近出现的动乱有关。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新唐人直播预告:爱国热焰 烘烤杜克新鲜人
陈奎德 : 从控制记忆到控制街头
澳公民奖得主宣布退出奥运火炬传递
马国奥火传递日大雨倾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