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记取2次金改教训 3次金改应尊重市场机制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4日报导】-从二次金改前瞻新金改专题报导系列之一

(中央社记者何旭如台北二十四日电)二次金改自四年前推动以来争议不断,如今留下台新金并彰银、兆丰金并台企银等悬案未决。不过,台湾若要达成亚太金融中心的伟大目标,除需尽速解决二次金改合并案的争议外,更应记取过去失败教训,包括尊重市场机制、减少政府干预、建立明确制度等,持续推动金改。

二次金改因前总统陈水扁家族疑似海外洗钱而争议再起,使相关金融股股价大跌,已严重影响市场交易秩序,二次金改也从过去引发的财团化、员工反弹等争议,再度影响台湾金融改革的蓝图。

台湾为何需要二次金改?必须由第一次金改说起,过去台湾金融机构资产品质不佳,普遍有逾放比偏高、资本适足率不足等问题,自国民党执政时代开始,到扁政府首任任期内,将金融改革列为改革重点之一,督促金融机构打消呆账、提高资本适足率,这是所谓的第一次金改。

第一次金改虽使银行体质改善,不过基于银行家数过多、规模无法与国际相较,扁政府第二任期内,于2004年底核定“区域金融服务中心推动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合并,这是所谓的二次金改。

在公股处理部分,更订下至少三家金控市占率超过10%、公股金融机构由12家减半、国内14家金控减半、至少一家金控到海外挂牌或引进外资,并需在限期内完成。

台大财金系教授沈中华表示,既然要国内银行规模壮大,就是要透过购并,无论是合意或敌意,二次金改希望国内银行规模扩大的方向是对的,但缺乏明确游戏规则及政府干预等影响下,导致二次金改出现众多问题。

台湾竞争力论坛金融法制小组召集人李礼仲分析,一次金改主张除弊,二次金改主轴为兴利,规划相当不错,但二次金改整并过程中执行不彰,导致官股球员兼裁判,不仅未提升金融产业竞争力,更使金融纪律松散。

金融机构整并过程中,牵动多方利益变化,包括被并员工反弹、董监事争夺、股价异常波动等,例如兆丰金宣布将合并台企银,引发台湾有史以来第一次金融业罢工事件。

学者表示,政府二次金改的政策方向没错,但执行上却无法力求过程公平、透明、严谨,且订下限期、限量目标,将原本应由市场机制的自由运作,硬生生变成由政府干预的“改革”,当然造成许多意想不到的争议,甚或可能的弊案。

沈中华解释,购并过程中,有人壮大、就有人权益受损、消灭,过去政府因急着达成金控减半等限时限量目标,引发图利财团、金融机构家族化批评;政府若不要干预,市场自然会厮杀,例如体质好的机构在策略考量下,会购并体质差的扩大规模,若恶意购并不获得股东认同,股东自然会由抛售股票反应,恶意购并的公司也必须付出庞大购并成本及风险。

他表示,反之,政府越干预市场的购并运作,欲透过购并壮大规模者将惹来财团化等恶名,被购并消灭者则引来员工反弹、工会抗争的结果。

此外,二次金改失败,官股金融机构占整体银行总资产的比例过高也为一大导火线,目前官股占银行总资产比例高达约55%,无论是你情我愿的合意购并,或由市场公开收购的非合意、敌意购并,在官股介入下,球员兼裁判,也破坏市场机制原本的保护伞。

学者表示,例如第一金、兆丰金、华南金、彰化银行、台企银等民营化官股金融机构,在金融改革版图中,应比照民间机构,弱肉强食的经济法则下,缺乏竞争力者就应被购并、被淘汰,强者就应积极研拟提高绩效等策略,被别人插旗就要反击,或主动出击购并别人,官股银行的董事长应负起提高绩效的责任。

由第一次、第二次金改,台湾已再度政党轮替,打出亚太金融中心伟大目标,虽仍面临二次金改留下的争议案件需处理,不过在新政府政策松绑、两岸关系舒缓的利多下,新政府应记取二次金改教训,以减少政府干预、回归市场机制、建立透明、公正的购并游戏规则,未来金改才能达到提升台湾竞争力的目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