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上安亲班?

文/Carol‧谢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我自己当妈妈后的现在,台湾环境变得很复杂了。虽然日子过得比较好,一切都科技了、效率了。其实,也就是更单一、更无聊了。

都怕跟别人不一样

大家的生活几乎一模一样,人,也都一样了。

每个家庭都请菲佣来帮忙、上班妈妈都把孩子送去安亲班,如果隔壁的小孩学了钢琴,我的小孩不学,就紧张了。大家都怕跟别人不一样。

不一定是不想,可能是我们都忙到没时间想。反正跟大家都一样,准没错!

我一开始也打算把豆芽送去安亲班,因为,我也没想过“到底要不要上安亲班”这个问题。我很忙、要上班,当然没空自己去接她下课,看来安亲班是唯一的一条路。

一群热锅上的蚂蚁

我走访我家附近的所有安亲班,一家又一家的看,我住天母,那一带的安亲班设备其实都不差,我看过纯课辅的(就是只帮孩子看功课),也看过全美语的(孩子一进去、全程说美语),还有加强才艺的(看你的孩子想学什么才艺都有)。

我不只看环境、比价钱,还要跟老师或负责人聊,听听他们对教育的看法,我还看现场的孩子,看看这些孩子都在做什么,看看他们在这个环境的反应。

我想很多妈妈去看安亲班,大都偏重在价位及环境设备这些硬体的设施,比较少去留心已经在那边待一阵子的小孩的反应。其实,最不会骗人的就是小孩。如果有机会,我都会要求在教室外面看一下小孩的上课或游玩状况。

安亲班因为空间小,小学阶段的孩子活动力又强,所以我最常见到的是一群小孩在一个密闭的教室里躁动不安。即便是写功课,也是闹哄哄的。

狭小的空间容易令人焦躁,短时间还可以,日复一日的,对孩子的性格及学习兴致都有不利的影响。

那些孩子,很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蠢蠢欲动,却苦无出口。我看了,十分不忍。

孩子要过真正的生活

或许是这样的画面影响了我。一连看了一个星期,我没有特别中意哪一家。

于是,我停下来想。我最在意的到底是什么?

安亲班的型态,基本上是偏补习班的。安亲班属于课后照顾机构,受儿童及少年福利法约束,管他的是社会局。

安亲班要申请立案比补习班严苛很多,比如说安亲班必须要有100平方公尺(30.25坪)以上的活动空间,平均每个孩子的活动空间不能低于3.5平方公尺。还要有厨房、消防设施及办公室这些空间。补习班通通都不用,所以很多人都申请补习班的执照来经营安亲班。

如果你的孩子在安亲班,你可以用以上那些规定去看看,马上就知道那个环境是不是合格的。

这是大环境的问题、这是政府不重视教育的问题。但是,我们自己可以为孩子多注意一下、多想一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补强。不必只是无奈的屈从。

不管那些数据,我最在意的是──孩子要过真正的生活。

必须停下来想一想

如果我把豆芽送去安亲班,我想她得一个下午都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重复作同一件事,也许是写功课、也许是念英文、也许是学才艺……

一个7岁的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能跑、不能跳,我想想就觉得不对劲。

小一一个星期才上一天整天,其他有4天、一天待个5~6小时(或更多),一个星期就要20~24小时,一个月要80~96小时……再往下算,我冷汗就冒出来了。

我也听过有些孩子从中午下课就去安亲班,中餐、晚餐都在安亲班解决,待到晚上8、9点,加完班、疲惫不堪的爸爸、妈妈才来接孩子回家。

生活,是什么?

如果你正在过这样的生活型态,我劝你有必要停下来想一想。

孩子成长的最关键阶段,可能就在这样匆匆忙忙、无知无觉中就过去了。

我不是说安亲班都不好,我相信有某些好的安亲班。只是我不喜欢那个“关孩子”、“重视知识”、“不重生活”的型态。

改变,或许会比较辛苦,但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决定不送豆芽去安亲班。

摘自《豆芽‧不上安亲班》 奥林文化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小一则母子对话,发生在某天早晨。
  • 我在行星科学和彗星领域的研究工作,是在研究所开始接触的。那时候,我对理论物理还是念念难忘。有一天,我在图书馆看到史蒂芬‧霍金有关黑洞的一篇新论文,一时好奇,使用影印机影印,厚厚的一叠,拿出来一看,竟然是空无一字!
  • 当乔志再度睁开眼睛,眼前是一颗围着光环腰带的淡黄色行星,这颗巨大无比的行星在安妮和乔志前方,从黑漆漆的天空缓缓升起。安妮和乔志沿着彗星表面快跑,想找一个可以俯视光环的位置。远远地看,那些光环像条柔软的缎带,其中某些部分跟行星本身一样都是淡黄色,其他部分就比较暗了。
  • 我收集余英时先生的英文论著,初衷本是为了自己更全面地学习他的治学方法和理解他的论学旨趣。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觉得,如果能将这些论著译成中文,也许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 在中国的学术传统中,史学一向是最光辉的一门学问。但时至今日,史学在中国竟大为衰落了。必须指出,现代中国史学的衰落并不是一个孤立而凸出的现象;实际上它只是整个学术荒芜的一个环节而已。
  • 普天下的父母都有一个愿望,“孩子,你要比我更强!” 当才艺教育、学校教育都不能满足父母的当下,理财教育兴起。《理财教育越早越好》值得父母重视。
  • 对于零用钱,孩子和父母会有截然不同的回答,孩子嚷着“多多益善”,父母则认为“过犹不及”。父母常常为了究竟要给多少而苦恼,最后往往只能根据年龄、年级、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给零用钱。


  • 这本书的作者柯林.坎贝尔,在骨子里其实仍是个来自维吉尼亚州北部的农场男孩。我们在一起时,总免不了会分享各自的农场故事,从施洒粪肥、开牵引机到放牧牛群,我们之间永远有说不完的农场经。
  • 我的小儿子汤姆十三岁的时候,我们家已经渐渐改吃植物性食品。某一个星期天早上,汤姆从好友家过夜回来,他跟我们说了一个故事,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安亲班,都是让孩子写写功课、再写评量,积极一点的安亲班甚至会千方百计拿到学校的试卷,让孩子先写,一再重复写过这些评量试卷的孩子,回到课堂上考试,一看到一样或类似的试题,连想都不必想,很快的就可以把答案直接填上,考出来的成绩也都不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