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照.修复心灵身体》序

书序:活出美好人生

文/安德鲁‧威尔
【字号】    
   标签: tags:

我在70年代后期认识琼恩‧波利森科医师,当时她还很年轻,在波士顿塔夫斯大学医学院(Tuft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Boston)担任癌症研究员,并教授组织学(即显微解剖学)及一门很特别的选修课程,当时名为“整体医学”(holistic medicine)。她还利用午休时间开课教授瑜伽和冥想,偶尔会在下课之后邀请学生和同事到她的实验室品尝健康的素食餐点,而在这些偶尔为之的“试吃大会”中,常会出现她从自家花园摘来的有机蔬果。她住在麻萨诸塞州郊区,所以也会从住家附近的野地和树林里采集野菜,做成菜肴供大家品尝。她是一个满怀热忱的业余真菌专家,因此菜肴里面还包括她采来的菇类。

琼恩对健康及天然有机生活极感兴趣,再加上她在医学方面的学术专长,使她在往后慢慢发展成形的整合医学(integrative medicine)领域中,占据了领先的地位,而整合医学也是我个人所热衷的志业。《关照身体‧修复心灵》一书出版至今已经过了20年,是一本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而且早已进驻大学与医学院的课堂、医院诊所,以及成千上万读者的家中。琼恩以简要却不失完整且有效的方式,为身心健康的概念画下蓝图,并且证明她的观点确实禁得起时间及现代科学的考验。

饮食与运动是影响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此一观念目前已为全世界所公认。源自东方的身心疗法,包括瑜伽、针灸及气功,如今也成为西方医学的辅助工具。许多证据显示,冥想具有减压与提高免疫力的功能,而且目前有精密的神经影像(neuroimaging)研究显示,冥想的过程能够刺激脑部专门调节快乐情绪的区域;所以治疗重大疾病时,虽然使用处方药的确有其必要性,但天然疗法、压力纾解、以及改变生活型态,也常能带来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并且在一般疾病的治疗上,风险较低且更为经济。

不论你是一位想要活得健康、有朝气且快乐的年轻人;还是希望保持活力及体能,同时老得很健康的银发族;抑或你承受极大的压力而渴望均衡的生活;甚至是患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希望在身、心、灵各方面都得到医治;本书都能够帮助你。这是一本非常实际且平易近人的著作,内容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值得信赖。同时,本书也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探索过程,目的在探讨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以开阔的心胸活在当下的每一刻。这或许就是“身心健康”的最佳定义之一,同时也意味着活出美好的人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杨蓓还在辅仁大学念书时,我们就经常讨论人生与人生的挑战。她是非常用功又很能自省的学生,我看得出来当时她已下定决心要研究并解开人生的奥秘。
  • “逃避与执著”这个问题经常在我们的生活里出现,因为人往往看不见自己在逃避什么,也弄不清楚自己为何执著,这样的心怎能自由呢?又哪来的勇气改变?我们的心若希望获得自由,就要正视逃避与执著,生命才会有所改变。
  • 看着维莉的故事,又把我拉回当初我参加无国界医生组织的那一刻:因为一个事件或一个画面,让我们埋在内心深处的怜悯被触动。大部分的人在当下会感同身受,也许会难过、也许会捐一点钱,希望别人能因我们心中的痛有所救赎。但是愿意成为那一个救赎的人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向前跨一步说:“我要到前线去服务。”这前面有着千百个理由可以让我们逃开,大概只有傻子愿意这么做。
  • 人因为有需要,而变得贫穷。从出生开始,我们必须吃,必须喝水,需要别人给我们关怀,给我们爱。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Abraham.H.Maslow)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一生,随着成长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包括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爱与隶属的需求,到自尊、自我实现及最高层次的灵性需求共六个层面,都需要被满足。
  • 中国古代第一奇书《推背图》,有值得玩味的谜语,也有精彩的绘图搭配及卦意解读推演。它预言了唐朝至今、直至未来攸关朝代兴衰的大事,奇准无比。一千多年来,《推背图》以绝妙的预言和精深的文笔吸引无数读者,历久不衰,可说是人类智慧的巅峰之作。
  • 我和洪兰教授一样,是不买股票的人。如果我逛书店时,看到此书的书名《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肯定不会引起我的兴趣。结果,我读了它,完全是因为我相信洪教授会翻译这本书一定有她的道理。果然,我发现这12封信中所透露的智慧,对所有年轻人都将很有助益。
  • 你当然需要了解周遭的情况,具备对世界的认识,知晓历史,但是更重要的,你需要了解做为一个个体,你是谁。在镜子里好好的端详自己,问自己是什么驱动着你?假如你能了解它,在危机到来时就不会灭顶。请同时观察你对错误的反应,下次你可以反应得更有建设性一些。
  • 念书以后,偶有挫折感觉落寞,顶多5分钟,外向个性使然,心念立即就被其他的新鲜事所占据。回想中,即便是一些空档,脑子里的疑问和自我对话,也从未暂歇,与自己相处和与人相处一般自然,常常觉得天底下有做不完的事,怎么会有“孤单”、“寂寞”、“无聊”这些字眼。
  • 一般而言在亲密关系里,女性很容易扮演讨好的角色,整个的生存价值,并不是由自己来建构的,而是建筑在别人的认知上。当她讨好成功时,别人觉得她装可爱装得还不错,于是喜爱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