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土地的变迁(11)

吕合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第二天一早﹐三抠赶到县城﹐找到立夏﹐立夏是县供销社经理。

“我是从来没有向你要过东西﹐这次不行了﹐过不去了。你姐一家四口﹐实在走头无路﹐到了我家。我不能见死不救﹐只好收留他们﹐二人的饭六人吃﹐怎么行。你再困难﹐也得支援一些。”爸爸说完﹐立夏一声不响﹐坐在那里。

“行与不行﹐你总要有句话﹗”三抠着了急。

“爸﹐你别急。就是我饿着﹐也不能叫你饿着。别看我是县里管物资的头﹐现在那有物资调动。全县只存有二十斤白糖﹑一百多斤黄豆﹑几十斤饼干﹑十几斤糖果﹐那还有什么东西。”立夏喘口气说﹐“说到家里﹐不瞒你说﹐孩子们整天吵吵﹐要去找你呢﹐也是饿啊。这次我冒着犯错误﹐我给你带十斤黄豆﹑二斤白糖﹑二斤饼干。暂时缓缓急﹐回去赶快种点菜﹐我给你些菜种子﹐到湖里捞些鱼虾。要有长期打算。”

立秋听到消息后﹐送来五斤小米﹑二元钱。立冬送来十斤包米﹐东西不多﹐都是从嘴里抠出来的。更重要是立夏提醒的救灾的方法﹐使三抠看到希望。

小湖又开了救灾会﹐大伙显得很沉重。

“情况越来越严重﹐离割麦还有六十天。在大湖﹑东柳已经抢割麦子。能不能抢我们的﹐很难说。当前首先组织看护队﹐壮劳力轮流值班。”李树第一个发言。

“我同意李树的意见﹐各家吃饭的人在增加﹐去年秋种也是敷衍﹐肯定是减产。亲友借粮也会不少﹐大伙要计划生活。能吃的野菜﹐湖草还得吃。”立奇补充着。

“我看还给各家点地﹐种些蔬菜﹐菜比庄稼来的快。我今年在院子里﹐种些蚕豆﹐解决不少问题。”马木匠有了新的建议。

“上面能同意吗﹖”大毛头有了疑问。

“现在谁还管这事﹐光管死不死人的事。再说饿死人﹐他们管么。”木匠反駮道。

“对呀﹗他们管什么﹐就会跟着上面瞎吹。东柳死十七八个﹐他们管了吗﹖大湖死二十三个﹐他们管了吗。活活是一批害人精﹐一帮寄生虫。”立群谈了自己看法。

“不是他们同不同意﹐是我们今明两年死不死人的事。为了叫大家能度过灾荒﹐什么办法都行。他们没办法﹐我们有办法不能用﹐这不是将人往死路上逼。”有斋也支持分地。

“顾不了太多了﹐既然大家都认为好﹐就这样办。不过要保密﹐对外不能讲。各队自己决定方案﹐也不要报告给大队﹐完全是群众自发的行为。”立政对土地承包作了些内部规定。

会后﹐一队将各户原来自留地﹐重新分给各户﹐又多分一些。二队各人按半亩分﹐基本是土地的一半。三队将各家原来土地﹐全部分到各户﹐对外只能说﹐每人分三分地。

饥荒在延续﹐三抠家应该是﹐负担最重一家。由于他们准备早﹐办法好﹐情况反比其他家好。他们的小白菜可以下锅了﹐湖里每天多少见些东西﹐院子里的小菜园﹐一片青绿。菜长势越好﹐灾荒就离开的越早。现在又多了自留地﹐他家又在三队﹐全家信心更足。

由于小湖实行了土地承包﹐土地就特别勤奋。出产发生了变化﹐菜特别绿﹐庄稼特别壮。灾荒似乎害了怕﹐悄悄离去。当其他队还在挨饿时﹐小湖不再为吃饭发愁。其他队无人下地干活时﹐他们不用人叫﹐自动出工下地﹐干活还特别用劲﹑特别勤快。

秦代明是主要劳力﹐又有立春帮衬着。由三抠做阵指挥﹐扩大菜园﹐增加地瓜种植﹐因肥料足﹐管理得当﹐到了六零年秋收时﹐饥饿已经远远离去。秋收后﹐给立夏送去三十斤黄豆﹐一百多斤地瓜﹐一挑白菜﹐立秋也拿走不少。

小湖一队是自留少﹐大部分是集体﹐统耕种﹐统收成﹐统一分配。三队全部自留﹐实行统耕种﹐分散管理﹐分散收割。二队介于两队之间﹐由于管理体制不同﹐收成就不同。各队虽然互相保密﹐也能从社员的脸上﹐看到差别。三队收成最好﹐是全村心知肚明的事。

六一年各公社头头大换班﹐大湖公社社长﹑助理都是新面孔﹐社长张扬﹐助理游艺。他们俩同时来到小湖﹐看到这里的情况﹐与其他队截然不同。一片繁忙景象﹐欢欣的表情﹐在其他队看不到这些现象﹐很受鼓舞。同样是灾荒﹐为什么会这样的差别。一定叫立政谈体会﹐介绍经验。

“马队长﹐我们刚到﹐情况不熟悉。你们队和其他队不同﹐和我们原来单位也不同﹐他们还在度灾﹐你们不像度灾﹐社员脸上没有忧愁。气氛很平和﹐别的队见面就骂。你不能保守﹐谈谈经验﹐好吗﹖”张扬态度十分诚恳。

“我真没有经验﹐要说体会么﹐就是不要给下面定框框。在村里饿死人的情况下﹐我心急如焚。在救灾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办法一堆。我也吃不准﹐就说各队自己研究方案﹐不要向我报告。什么办法都行﹐只要不饿死人。从此我没开过一次会﹐没表过一次态﹐做了一个普通社员。不管就是最好的管理﹐就成了现在的状态。”立政心胸坦荡地说出内心的体会。虽然话说完了﹐他俩还神态专注还在听着﹐思考着。像听懂了﹐又像没懂。

“完了﹐你还应该说下去﹐我们没有听够。谢谢﹗你能像对老朋友一样﹐敞开心扉﹐谈了这么多。是啊﹗以前我们管的太多﹐才造成这样的情况。惭愧﹐惭愧。不管就是最好的管理﹐说的太好啦。”张扬对立政的话十分欣赏。

“谢谢你﹗以前﹐我光听上面的﹐没考虑下面的﹐造成很多失误。以后向你多学习﹗”游艺同样很感动。

大湖公社的新头头﹐比上届领导务实多了。对下面不乱讲话﹐对上面的指示看准后﹐再向下传达﹐反‘右倾’的文件﹐只是召集大队干部听一听文件精神﹐没有抓‘右倾’分子﹐没有向群众公开。

“彭总是个好人﹐敢为百姓讲话﹐可惜好人不好报。居然被罢了官﹐真叫人想不通。”会后回来路上﹐有斋感慨地说。

“怎么没死人﹐我看彭总是对的﹐大跃进就是冒进。”很少讲话的二孩﹐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些话到此为止﹐我们是普通人﹐管不了那么多事﹐平安无事最好。听说﹐其他公社在抓‘右倾’分子﹐抓到生产队﹐我们还是平静的﹐以后不要讲了﹗在省里﹑县里凡是说大跃进是小资产阶级狂热的﹐说大跃进是冒进的﹐说饿死人是大跃进引起的﹐统统都是‘右倾’分子。是个路线问题﹐是个立场问题。”立政制止了他俩的话。

“好好﹐不说了。”他俩同时回答。

随着六二年的到来﹐灾荒已经远离了小湖。秦代明和立春一家准备回去﹐抠嫂听后﹐半天没说话。三抠不同意。

“不回去﹐一年多﹐大家也熟悉了﹐生活也好了。再说我和你妈七十岁的人﹐也要你们照应。”老爸的一句话﹐提醒立春﹐她打消回家的念头。代明一人回去看了看﹐回来后很伤感。

“回去一看﹐很伤心﹐四十左右的人死了不少﹐很多熟的人见不到了。在我们老家﹐现在生活也很困难﹐还在为种子﹑耕牛发愁。我们邻居王浩家﹐只有他一个人﹐显得很凄凉。老人孩子饿死了﹐妻子跑走了。这里吃住都行﹐就住下吧﹗”代明向立春﹐谈了自己回去的感受。

“是啊﹐爸爸说他们要我们的照顾。能走也不能走﹐别人不说我们没有良心么﹐而且这里比我们那里强多了。”立春肯定了代明的看法。

六三年立冬儿子明亮大学毕业﹐分配到四川省﹐一家大型国营工厂。爷爷﹑奶奶很高兴﹐立夏﹑立秋两家都来了﹐一是送行﹐二是陪二老过生日。

“首先祝贺爸爸七十四岁﹑妈妈七十二岁生日﹐祝你们晚年幸福﹐健康长寿。祝贺明亮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立夏首先作了祝酒辞。

“谢谢叔叔的祝贺﹐还感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全家对我的培养和教诲。我一定像叔叔一样﹐成为一名国家干部。”明亮答谢完毕。

“不﹐孩子﹐不能像叔叔一样﹐我没有什么文化﹐你是大学生有文化。要学好技术﹐做一个有用的技术干部。我们家出身不好﹐要小心谨慎﹐挟着尾巴做人。祸从口出﹐不要轻易得罪人﹐这是叔叔为人之道。”立夏真心的话﹐叫明亮很感动。“谢谢叔叔﹐你的谆谆教诲﹐够我用一辈子的﹗”

“政治上保持不落后﹐业务上暗暗使劲﹐运动中不前不后。不求政治上发展﹐只求技能的提高。一生安安稳稳﹐就是最大的成功。”

“叔叔讲这些﹐有些听懂了﹐有些还不是太懂﹐我会慢慢体会。谢谢﹗”对于立夏他俩的对话﹐全家人都静静的听着。(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湖村今天很热闹﹐因为马家三兄弟在分家。老大永广﹐为人诚实﹐干活不太下力﹐外号“懒包”。老二永恒﹐心眼多﹐遇事好占小便宜﹐大家叫他“鬼子精”。老三永远﹐老实可靠﹐能吃苦﹐外号“三抠”﹐三抠叫的很响了﹐真名反而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的父亲叫木和﹐为人忠厚﹐日子过得还行﹐有十几亩地﹐一家还算和气﹐三月前老人去世了。
  • 工作组到了李歪家﹐李歪家有五口人﹐没有一拢地﹐是村里最穷的人家。长年在三抠家打工﹐靠着拾点庄稼﹑挖些野菜﹑亲朋接济为生。荒年时﹐难免要饭。

    工作组进门后﹐刚说出﹕“穷人被富人剥削才穷的﹐我们要联合起来﹐向富人要粮﹑要地。要……”

  • 立夏离家已经六年﹐当初想去东北﹐走到滕县又饿又累﹐走不动了。正好有招兵的﹐他们就报了名。由于立夏认识几个字﹐留在团部当收发员。因为他能吃苦﹐做事勤快﹐很快就当了干事﹐现在是副连长。他一直没走远﹐在莱芜﹑平邑一带活动﹐现在就在县“土改办”任副主任。他家的事﹐他一清二楚。
  • 工作组撤走之前﹐指定李二孩是小湖村村长﹐二孩家有四口人。他老婆有点发呆﹐说话不利落﹐有一个三岁的儿子﹐老娘帮忙些家务。土改斗争会后﹐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说不准”﹐立政是支书。大毛头、二赖子都是党员﹐村中大小事由他们说了算。
  • “表哥你把时局看透了﹐把会议精神领会透了﹐我从小干活不行﹐现在地多了﹐我也管不了。所以﹐我只能到合作社里混了﹗”有斋也不是不同意﹐就是想听听大学的意见。
  • 立政说﹕“合作社是个新事﹐大家没有经验﹐管理也跟不上。退社不是小事﹐要区里批准﹗”

    退社不成﹐要求重新改选队长。二队改选李树为队长﹐二赖子当了饲养员。

    春节快到了﹐人们都在制办年货。村里来了两个带枪的人﹐把李四铁带走了﹐人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 “现在人们都怎么了﹐发疯了﹗说的都是些疯话﹐一句真话都没有。”散会后﹐广东和立群走在一起﹐边走边说。

    “不是他们疯了﹐是这里疯了﹗”立群用手指指天说。

  • 五九年秋季﹐地里庄稼长势格外喜人﹐肯定是个丰收年。秋收马上要开始﹐小湖的人们都在殷切盼望着﹐挖水渠的三十六名劳力能早点回来。可是﹐盼来的却是公社的通知。还要再调走四十名劳力﹐去支援钢铁大跃进。胡州又来到小湖﹐在动员会上他说道。
  • “这怎么行啊﹗得赶紧分到各户入窖。”村中老人向二孩建议。

    “不能分﹐公社不让分。以后吃食堂﹐要集中保管。现在人手不够﹐收都收不完﹐那有人进行保管。”二孩说出自己的苦衷。


  • “我们队从七月十日开始吃食堂﹐到现在已经半年。由于秋收减产﹐加上吃饭不定量﹐猛吃乱糟塌﹐浪费严重。现在已经没有粮食了。没有办法﹐求你们帮帮忙。”刚刚到了60年1月份﹐东柳队队长柳木林﹐来找立政借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