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发展葡萄产业 二林盼成台湾葡萄酒代名词

人气: 7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31日报导】彰化二林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探讨1(中央社记者吴哲豪彰化县31日电)作家李昂撰文支持彰化县政府的葡萄公主“选美救经济”活动,并盼县府利用二林镇的葡萄酿制出“台湾葡萄酒”;其实,已有农民朝此目标,希望以后提到二林就想到台湾葡萄酒。

彰化县政府提出葡萄公主选美活动,由于今年的特色是前20名入围者都能在县府工作1年,协助推广彰化的葡萄产业,适逢金融海啸侵袭,活动一公布就吸引了将近300人报名。

老家在鹿港的作家李昂也在报纸撰文,支持“选美救经济”的构想,在文章中,她提到台湾没有进入世界的葡萄酒行列,泰国和峇里岛都成功种植出酿酒葡萄,有自己的品牌,但“台湾葡萄酒”在那里?

李昂的想法获得不少人的回响和支持,事实上,在彰化县二林镇,已有一群农民正努力用台湾本土葡萄,希望酿出有“台湾味”的葡萄酒。

在二林镇斗苑路上,两旁都是一望无际的稻田,不过,在马路上随处可见农民自营酒庄的旗帜,带领游客进入乡间寻找酒庄,二林镇农会总干事蔡诗杰说,“二林镇有20多家酒庄,可说是全台湾合法酒庄数量最多的乡镇。”

蔡诗杰表示,二林镇其实也生产葡萄,但主要种植酿酒用的金香以及黑后葡萄,不过这两种葡萄卖相不如大村、溪湖的巨峰、蜜红葡萄来的好,在市面上贩售也很少人会买,所以,很多民众都不知道二林有葡萄。

当地人士说,公卖局从民国54年开始和二林农民合作契作,由公卖局收购二林的金香葡萄,提供给南投酒厂制作葡萄酒,在80年达到高峰,一年的产值高达40亿,当时的农民根本不用担心葡萄卖不出去。

不过,当地人士表示,后来公卖局民营化,为了成本考量,86年停止收购酿酒葡萄,二林酿酒葡萄产业由盛转衰,大片葡萄园废耕,直到台湾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O),91年开放民间酿酒制酒,才又成为二林葡萄产业再起的契机。

“当初就是看到以前的葡萄园荒废在那边,想说既然政府开放申请酒庄,于是开始尝试酿酒”,林正祥开设的“快乐酒庄”是二林地区第一家拿到合法酿酒执照的酒庄,当公卖局停止收购葡萄时,他曾一度转种香蕉,后来藉由建教合作方式接受技术指导,开始投资购买设备学习酿酒。

绰号“眼镜仔”的林正祥以“彰化县建县280周年”纪念酒打出名号,后来又陆续推出顶级红葡萄酒等不同的酒类。

林正祥在91年底拿到执照,酒庄开到现在也有7年多的时间,然而,在推销自家生产的葡萄酒,却还是像打游击战一样,他说,“有时县市政府或风景区举办农产品展售会或特卖会,都会邀请我去”。

林正祥认为,二林葡萄酒不比外国葡萄酒差,可是,很多民众都是看到他的摊位才知道二林有生产葡萄,还有葡萄酒。也就是说,宣传不足,是二林葡萄酒最大的致命伤。

不过,他表示,“上电视或在平面媒体上登广告,那个钱我们怎么花得起,要登广告作行销,要靠政府帮忙啦”!

另一家在二林经营的金鸿胜酒庄,涂常宇、涂宗岳以及涂东良三兄弟从祖母、父亲手上接下棒子,经营家中的葡萄园,等到政府开放申请酒庄,也加入设置酒庄的行列一圆酒庄梦。

为了让自家葡萄酒品质稳定,涂常宇三兄弟先说服父亲,种植葡萄改用有机肥,虽然产量减少,但种出来的葡萄品质更好,酿出来的葡萄酒品质更稳定。

至于在行销方面,在经济部中小企业处的辅导下,涂家三兄弟为自家葡萄酒的设计酒标和LOGO,为了彰显特色,兄弟3人特别选择会在顶级葡萄园出现、专门食用顶级葡萄的绿绣眼,为酒庄代言。

金鸿胜的葡萄酒以“阳光真情”为品牌,涂东良说,阳光代表健康,真情代表与客人之间的交流,为了推广葡萄酒,他们曾到医院举办品酒会,也邀请国外的酿酒师和酒厂的酿酒师相互交流,分享酿酒心得。

他认为,二林要发展葡萄酒产业,除了业者在品质和行销上努力,现在缺乏的是如何将“二林是葡萄酒的故乡”这个概念行销到全台各地,让大家想到台湾葡萄酒就想到二林。

酒庄业者人人各凭本事,以各自的方式和通路卖葡萄酒,缺乏整合行销;蔡诗杰解释,有关烟酒业务以前都由财政部管理,重心放在抓私酒,现在开放之后,申请酒庄执照的大多是农民。

蔡诗杰表示,不管是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或财政部,酿酒产业成为政策的盲点,农会能做的有限,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县政府以上层级的单位支持。

葡萄酒文化已成为许多人有兴趣研究的议题,李昂的文章写下对台湾葡萄酒的期许,文中语重心长提到“酿造台湾葡萄酒不光是靠个人、酒厂或彰化县政府能够完成,二林的酒庄业者除了靠自身努力外,也期待政府主管机关能协助他们,将二林葡萄酒推广到全台各地”,这或许值得相关主管单位深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