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百年名校欲改名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悅比利時報導)比利時最著名的學府天主教魯汶大學正考慮是不是要拿掉這個「天主教」的帽子。

上週,魯汶大學宣佈開始一系列名為「大學、教會和社會」(「University, Church and Society」)的辯論會。魯汶大學校長馬克•威爾(Mark Waer)說,改名之事將是論題之一。參加這次辯論的包括經濟學家、法學家、干細胞研究人員、天文學家、婦科醫學、甚至是玄學人士,其中不乏學術界泰斗級人物。

事出有因?純屬巧合

由於幾個月前爆出了一系列牧師性侵犯兒童的事件,加上10月初剛剛揭曉的諾貝爾醫學獎桂冠,落到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的英國科學家愛德華茲的頭上,此事被梵蒂岡教廷生命學院院長鮑拉稱為是「完全失當的」。人們不由自主地將這些事件和魯汶大學的這一決定聯繫到一起。

「最近報導的對兒童的性侵犯和梵蒂岡對諾貝爾獎的回應給這次辯論提供了契機」,馬克•威爾說,「但是就時間上來說,純屬巧合。我們不是急著非改名不可。這一系列辯論會的日程幾個月前就商量好了。」

魯汶簡史

魯汶大學誕生於1425年,那個時候還沒有比利時這個國家,創辦人是一位主教。最開始設立的院系主要是神學和宗教法會,慢慢演變成今天這樣一個躋身世界前百強高等院校的現代國際性綜合大學。校長馬克•威爾說,這個大學並不因為叫「天主教」而和別的大學有甚麼不同。魯汶大學不像美國的一些教會學校,來這裡上學的人不一定要是天主教徒或者非要簽甚麼字。「我們是在天主教價值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學,但是我們不是教會學校,我們沒有從教會拿一分錢。」

大學、教會和社會

魯汶大學組織的這一系列辯論會將一直持續到明年2月,話題涉及天主教大學的國際層面、教會和醫學研究、科學和基督靈感幾個方面。辯論會並不會對公眾開放,校方正在考慮在辯論結束後發表辯論的記錄報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布魯塞爾二十四日專電)比利時荷語魯汶大學中央圖書館將出借六本珍藏書籍,於二月七日至十二日在台北世貿中心舉行的台北國際書展中展出。
  • 在我們中國學生的心目中,留學總是要和打工聯繫在一起的,要求不高的,希望自己業餘時間打工的收入可以彌補在異國學習和生活的費用;要求高一些的,希望自己在半工半讀之餘,還可以小有盈餘。
  • 【大紀元11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布魯塞爾十七日專電) 中華民國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高英茂,今天代表教育部贈送比利時根特大學漢學系圖書館一批台灣出版的中文書籍,並希望該系能利用這些書,加強與台灣的文化交流與其它層面的關係。
  • 【大紀元1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布魯塞爾十六日專電)正率團在比利時考察中、小學教育制度的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長吳清基今天表示,比利時在教育行政管理架構、制訂正確教育目的與內涵上,有許多值得台灣借鏡之處。
  • (大紀元記者張躍比利時報導)近日,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對比利時、荷蘭、法國和丹麥的勞動力市場及外來移民的就業狀況進行了對比研究。比利時的得分明顯低於其他國家,外來移民的失業率是當地人的2.5倍,特別是非歐盟及女性移民,他們就業狀況更加堪憂。
  • 據比利時當地媒體3月25日報導,從2011年1月1日開始,比利時將實行新的大學生打工規定。新規定將允許大學生一年打工50天。還可以與僱主簽訂一年期的勞動合同。目前實行的規定是,一年兩次,每次23天,合同只可以簽半年期。
  • 美國神韻巡迴藝術團在上月光臨比利時布魯日之後,今天再一次來到比利時,將在國際著名的大學城新魯汶上演十場。
  •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布魯塞爾5日專電)庚子賠款雖是中國近代史屈辱的一頁,但比利時運用這筆錢開辦高等漢學院傳揚中華文化,現任院長史蒙年(Simonet)曾在台灣師範大學師從書畫大師黃君璧與溥心畬。
  • 世界最著名的沙雕節之一,比利時國際沙雕節5月28日在比利時海邊小城布蘭肯貝赫(Blankenberge)開幕。今年沙雕節的主題是「環遊世界」,許多作品都是以全球知名地標為主。像埃及的人面獅身、德國勃蘭登堡門、科隆的大教堂、英國的大笨鐘與大力士、聖城麥加等,真應了「一粒沙看世界」的名言。
  • 11名獲華語文獎學金及1名獲台灣獎學金的比利時青年,即將陸續前往台灣展開他們精進中文與深度了解台灣之旅,12名青年滿懷期待,希望台灣行能滿載而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