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帶領孩子獨玩

鈞媽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0年11月23日訊】很多媽媽會說”反正小孩就抱這兩年,你現在不抱,以後也沒得抱”。所以對於帶領孩子學習獨玩這件事嗤之以鼻,用盡所有心思一整天來陪孩子玩。可是我只能說,在育兒這條路上,媽媽的態度遠比孩子的態度重要很多。

我們常見的,有些孩子一兩歲就可以乖乖坐在外面的餐廳吃飯,但是有些孩子到了三四歲,還是在外面的餐廳喧嘩亂跑。

進一步舉例,有些媽媽在孩子學會爬時,就每天收玩具給孩子看,帶領孩子收玩具,所以孩子自然一歲左右(會走後)就會開始跟媽媽做家事、收玩具。但是有些媽媽覺得反正明天家裡也會被孩子弄亂,所以從來不收拾家裡,或是覺得自己收比較快,不給孩子插手,自然也無法奢望孩子N歲後會自己收玩具。總之,有些事是可以讓孩子自然時間到就會,但是有些事則不是這樣,而是需要母親一步一步的帶領孩子去學習並培養他良好的個性。

學習獨玩這件事也是這樣。讓孩子學習獨玩並不是讓媽媽偷懶,而是讓孩子去學習專注力和獨處的重要性,並且四處探索家裡,學習細小動作和肢體的發展。事實上,鈞也的確從探險房間獨玩中,學到很多東西。舉例來說,鈞學會開關抽屜,他幾次讓抽屜夾到手後,就學會要怎麼開關抽屜才不會夾到手等等…….. ,而且因為會爬會站的孩子通常已經會在白天醒很久,如果還24小時黏在媽媽身上,讓媽媽無法喘息,就會致使媽媽無法放心力在另一伴和家庭,造成媽媽對育兒這件事無法喘息,也容易對育兒提早放棄,早早就出去上班把孩子丟到幼稚園。

以下是我帶領鈞獨玩的學習過程心得

五個月(會爬前)

因為他四肢無法移動,所以其實建議媽媽可以讓孩子玩健力架,並且可以趁孩子喝完奶心情好時。讓他獨自玩一下健力架,如果孩子已經不想玩,媽媽就可以讓他趴著玩或是抱起來四處走走(只要不是哄睡就好)。會爬前的孩子無法訓練獨玩,所以我會請孩子還無法爬的媽媽們,要多耐點心跟孩子玩,把家務放在旁邊。

會爬後

從四個月開始,只要小孩起床或自己醒來,請讓他多單獨在床上一下下,不要立刻衝過去抱他起床。建議媽媽在孩子可以挪動身體時就開始訓練,時間點要選在喝完奶後或小睡剛起來時,那時候孩子的心情正好,您可以坐在孩子有點點距離,但是孩子看的到你的狀況下,讓他四處摸索身邊的玩具(請把玩具放在孩子看的到且摸得到的地方) ,因為只是一開始,所以不需要維持太久的時間,然後時間可以開始慢慢拉長,但是媽媽一樣在離孩子有點距離的地方。

如果孩子已經可以移動身體到其他地方時,且開始習慣自己獨玩一下下時,請開始偶爾離開他的視線,媽媽可以走出去個幾分鐘,再回來,讓孩子習慣母親進出房門的感覺。

有的媽媽會在離孩子有點距離讓孩子獨玩時,孩子會一直爬過來抱住媽媽,媽媽可以假裝沒看到他,孩子覺得無趣就會在離開自己去探險,基本上只要眼神沒對上,孩子並不會有媽媽不要他的感覺。

另外,七~九個月是孩子分離焦慮症的開始,通常只要媽媽有帶孩子學習獨玩,這種狀況都會比較輕微且容易度過。

不是一開始學爬就訓練獨玩的孩子

基本上到了孩子月齡偏大後才開始訓練獨玩,就會比較有困難。所以建議媽媽一開始可以坐在孩子的”身邊”,但是什麼都不要做、可以拿本書在孩子的身邊看,讓小孩想辦法玩身邊的玩具,就算孩子哭或鬧,媽媽都要假裝看書,不予理會。等到孩子可以冷靜的玩玩具時(過個幾天後) ,媽媽就可以跟孩子說”媽媽去那邊,你繼續自己玩”,然後離他一段距離做自己的事、看書、打電腦,等到孩子都習慣這樣的現象時,就開始暫離一下,並且一定要跟孩子說清楚您去做什麼,一下就會回來。如果孩子開始大哭,就一定要堅定的離開房門,讓孩子哭到小聲一點才回來。如果孩子沒有哭,請記得獎勵一下孩子,親親他、抱抱他。

帶領孩子學習獨玩要注意的事

1.一定要注意居家的環境安全,否則當您沒注意時,孩子玩到危險的東西,會造成孩子終身的遺憾。

2.不要因為孩子會獨玩,您就整天都不跟孩子玩,忙於您自己的事情;要懂得拿捏陪伴孩子的分吋,一天中一定要有短暫時間是陪著孩子玩。

3.如果孩子已經會獨玩,卻突然某天黏著媽媽且哭鬧頻繁,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長牙或生病;媽媽要對孩子的事情敏感一點。

4.不要因為孩子會獨玩,媽媽就長時間處在看不到孩子的地方,要隨時隨地注意一下孩子正在做甚麼,避免發生意外。

另外,我不喜歡要給孩子”遊戲床時間”(這裡的”遊戲床時間”是指:單獨給孩子在遊戲床內玩放在床內的玩具,母親離開房間且沒有在嬰兒的視線內;並非指嬰兒在床內站起來,母親和孩子互相有互動。),我寧可解讀成”獨玩時間”,因為對於一個月齡較大的孩子,卻讓他獨自一個人呆在一個封閉的遊戲床,玩幾個固定玩具,這無益於孩子的冒險與探索,也容易造成孩子封閉的恐懼、懲罰感。我家附近有的飲料店,當他的孩子還不太會走時,做母親的只要一忙,就把他丟在封閉且高的遊戲床內,然後我就會看到一個哭鬧尖叫不休的孩子。對孩子而言,遊戲床變成了母親關他的地方。所以我贊成給孩子一個比較大的探索空間或較大的遊戲圍欄空間,讓孩子自由的探索和玩樂,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式。

我很喜歡崔西(超級嬰兒通的作者)在The baby whisperer solves all your problems的一句話”寶寶安全感的來源來自於你對她的了解”我覺得很多媽媽都誤以為”常抱”、”長時間的陪玩、”不給孩子哭”,就是給孩子有安全感。但是我覺得要反過來,了解孩子的個性、了解孩子哭的意義,引導孩子往良好的方向發展。成為孩子的知音者,這才是給孩子安全感。

所以過於陪伴孩子或過於疏離孩子同樣都會給孩子不安全的感覺。過於陪伴孩子,讓孩子黏在身邊,於是只要有一分鐘的離開他,孩子就會解讀為”你不要他了”,而且對於孩子肢體發展成長都有不利的影響,過於疏離孩子,就會造成孩子情感的冷漠。

育兒是要懂得拿捏分寸,因為母親的態度遠遠勝於孩子的態度。不要忘記,塑造孩子的個性與未來的行為,母親對待孩子的態度會占很大的一部分。◇

──轉載自《亂七八糟的快樂育兒》http://www.wretch.cc/blog/lucklandtw/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我一歲大的女兒喜歡跳舞。一聽到音樂,無論何時何地,她的臉上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然後靠在沙發、椅子或父母的腿上,開始左右晃動還有踏地板。有時,她小小的心靈完全陶醉在音樂之中,她的四肢著地來回搖晃,或者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條腿做出旋轉的動作。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教養不同調的照顧者,有時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況是上一代長輩,甚至是保母。因此當教養不同調的時候,騎虎難下,父母該怎麼辦呢?
  • 為了孩子的在線安全,父母首先應該告訴孩子的就是,不接受陌生人的請求,不分享個人信息,以及在下載任何內容之前徵求父母的許可。
  • 澳洲新州教育部編入公立學校學齡前教育課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無偏見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對幼教教師灌輸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觀念。而當幼兒園對兒童灌輸這些觀念時,卻不需要得到家長的許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為孩子在兒童照護機構註冊之後,你可以做一些事情幫孩子計劃一個積極且成功的開始。
  • 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科技產品對兒童注意力跨度的影響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有專家表示,與科技產品接觸的增加,可能正在改變兒童大腦的連接方式。
  • 根據BestColleges.com的一項調查,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95%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影響了他們的學業和初入職場的業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