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兒童如何過耶誕節

葉子編譯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一年一度的耶誕節就要來臨了,店鋪裏、櫥窗上到處都是五顏六色的聖誕樹和聖誕老人的圖片。孩子們更是雀躍不已,因為不僅迎來了長長的假期,還有期待已久的耶誕節、聖誕老人和禮物。除此之外,一家人會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真是闔家團圓,其樂融融。本文簡介幾種西方傳統的耶誕節家庭慶祝方式,如果您感興趣,不妨一試。

感恩與禮物
耶誕節,聖人耶穌的誕生日。人們為了慶祝耶穌神的降生,在這一天表示向上帝的感恩之意,後來也逐漸衍變成為人與人之間互相表示感謝和關心的日子。人們之間互相贈送禮物來表達謝意和對新年美好的祝願。在許多家庭,父母們都要採購許多禮物,然後包裝成美麗的禮品。孩子們有時也樂於幫忙,做一個傳遞禮物的快樂小天使,大家一起感受這一份感恩的心情。

聖誕音樂
許多家庭這時經常會放一些以聖誕為主題的音樂,歡快的節奏營造出濃濃的節日氣氛。有些教堂或社區會組織「Singing Evening」活動,傍晚時,許多人一邊唱著聖誕歌曲,一邊手持著蠟燭在路上步行,聽起來很有古典的浪漫氣息。孩子們 所在的幼稚園或學校有時會組織一些Christmas Concert (聖誕晚會),師生同台演出,為家長們獻上精彩的節目。當然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演奏會、晚會在各大劇院上演,對於喜歡音樂的人來說真是一個大飽「耳福」的好時機。

Santa(聖誕老人)的故事

12月以後,廣播、電視上就經常出現Santa的消息,兒童節目的主持人也在議論
「今天聖誕老人到哪個國家了?」「還有幾天就到這兒了?」就這樣早早地吊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

許多孩子寫信給聖誕老人,想告訴他自己最喜歡的禮物是什麼。信封上甚至不需要貼郵票,只要寫上「北極SANTA 收」就行了。幾天之後,一封聖誕老人的回信就會出現在信箱裏,告訴你他已經知道了你的願望,希望你耐心等待,並要做一個爸爸媽媽的好孩子。如果想更近距離的接觸Santa,不妨去許多大型購物中心轉一轉,也會見到「真的」Santa 每天笑容可掬的站在那裏和小朋友合影。

裝飾聖誕樹
聖誕樹可在耶誕節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尤其上面那些五顏六色的小裝飾品更是讓孩子們愛不釋手,同時因為孩子們的參與也讓這項活動更加有趣。這時他們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挑選自己最喜歡的飾品然後掛在美麗的聖誕樹上,不要擔心孩子們的作品不太美觀,等他們睡覺後,您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了,粗心的他們是不會注意到您的幫忙的。

聖誕前夜和SANTA的禮物

終於到了24日晚上——聖誕前夜,爸爸媽媽要為Santa的到來做準備了,在壁爐旁掛好裝禮物的stocking袋子,並為Santa準備好一份點心和飲料,然後告訴孩子們「早點休息,睡醒之後,Santa就會來了」。興奮的孩子們好不容易睡著了之後,辛苦的爸爸媽媽們還要趕快把孩子們的禮品放在聖誕樹下,或者裝在stocking袋子裏。然後才躡手躡腳的上床睡覺。第二天早晨很早就會聽到孩子們驚喜的叫聲「聖誕老人給我禮物了!」。

到底Santa老爺爺來過沒有,如果孩子們心生疑團,看看桌子上剩下的點心渣和Santa留下的紙條,他們就不得不相信Santa老爺爺確實來過家裏小坐了一會兒。就這樣,等待已久的禮物終於出現在面前。大家同時坐在一起,打開自己的禮物,共享這份難得的驚喜和幸福。

對於孩子們來說,那些關於耶誕節的美好記憶伴隨著自己的童年。這些有意義的活動也讓家庭成員之間更加親密,父母對孩子的愛都在這種不言中輕輕流露。在這特殊的一天,讓我們彼此感恩和祝福,願孩子們在新的一年中快樂成長,MERRY CHRISTMAS!@*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信任、耐心、責任感、自信心和投入,是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的5種重要的幼兒品德。
  • 許多父母認為,讚揚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取得成就。然而,美國一本育兒著作認定誇獎孩子要注意方式,過多讚揚不利孩子成長。
  • 到底做全職媽媽還是兼職媽媽?這個爭論已久的話題有了新的結論。最新的一項澳大利亞研究顯示,有兼職工作的媽媽養育的孩子最健康。

    這項研究訪問4500名母親及其學齡前-5歲的子女。研究中不僅記了錄兒童身高、體重等資料,同時分析他們吃零食及看電視等習慣,並於兩年後再次進行調查。

  • 家中有十幾歲的孩子,恐怕是父母最頭痛的事情了。父母和子女之間關係的轉變非常之快,以至於你無法跟上形式的變化。如何「對付」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並沒有唯一的黃金規則,不過可以試試下面的九招,讓你成為一個「高效」的家長,同時成為孩子的表率。
     
    1. 記住自己的角色:父母。你的職責是保護自己的小孩,同時幫助他/她準備好長大成人。比成為孩子的朋友更加重要的,是父母要成為一名領導者和一位充滿
  • 我們常認為資優生、有創意的孩子都是天生的,但是研究顯示,很多資優孩子在成長背景中,家庭教育和品格教育的養成是讓其優秀特質發光發亮的主因。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就是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的利器。
  • 古人云:「寓教於樂。」雖然現今父母親,無須刻意隨時給孩子來個心理建設教育,但至少可給予孩子適當的學習機會與典範,而不是一昧放縱其玩樂慾望,甚至滋長暴力行為的幼苗。
  • 只要掌握好幾個秘訣,鼓勵嘗試、慎選媒體、勿比較、樂觀其成等,就可以讓孩子輕鬆養成好習慣。
  • 為自己的寶貝選擇最好的托兒所,為人父母總是傷透了腦筋。就算經過貨比三家,也很難確定自己選擇的托兒所合不合適?
  • 把握好教育時機,能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社交能力和培養其他的一些良好習慣。
  • 科學研究發現,兩歲的孩子,已經能夠潛移默化地學習新事物,是為內隱的學習。因此,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身教。親子共讀,有助於幫助孩子培養出背景知識,作為正確判斷事物的依據;而保持家庭溝通管道的暢通,則有助於減少悲劇的發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