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要活得有意義 死要走得瀟灑

徐翠玲

人氣 68

近日發生80幾歲王老先生刺殺結褵50多年妻子的人倫悲劇。王老先生向警方自首說,他來日不多,擔心患帕金森氏症又跌斷腿的妻子乏人照料,便忍痛下手殺妻「安樂死」。

台灣長庚紀念醫院桃園分院院長黃美涓表示,有病、身體有問題會拖垮照顧者,這種時候家屬應該借重社會力量來分散壓力以及解決問題。

黃美涓建議,醫療界應呼應走到生命末期的人,如多重器官衰竭的病人採取自然死亡方式的主張。她舉例說道,美國卡特總統於1983年頒布條款,提出植物人、末期病人等供給食物與水即可,讓他們自然走向生命盡頭,不要用醫藥拖延生命,延長死亡時間,如此將會拖垮照顧的家人。黃美涓覺得:「生要活得有意義,死要死得瀟灑!」

黃美涓提到,在復健科曾經看過一位照顧者因為過勞而死亡的案例。一位妻子中風的老先生,為了不影響兒女的家庭及工作,自己扛起所有照顧重擔,由於責任感強加上壓力過大,最後竟然在陪伴妻子午睡當中猝死床邊。黃美涓說,妻子事後哭著說要好好做復健,但已太遲了,最後莫可奈何的兒女只好把她送進安養中心。

德國人對照護的看法是:長期照護復健優先。他們認為這樣才不會拖垮其他家人。黃美涓表示,癌症標靶治療雖然可以延長生命,但生命被延長的末期病患、多重器官衰竭及身心重殘的人並不一定喜歡這樣的結果。

醫療應該施用於可以治癒的人,至於末期病人,讓他們走向自然死亡就好,否則用醫藥去拖長死亡的過程是非常殘忍的事,也會讓照顧的家人無法承受過重的負擔。不過,台灣很多人把自然死與安樂死混在一起,所以還是不能接受自然死亡的看法,其實安樂死是人工加工死亡,才會有爭議性。

加拿大1970年曾對殘障安養問題做過統計調查,得到的結論是,輕度殘障者適合家庭照顧,中度以上殘障者送安養中心為宜,反而節省資源及費用,也得到比較好的專業照顧。黃美涓指出,台灣執著於老人在地安養(ageing in place)的看法應有所改進,實際上,國外已修正為把老人安養到適當的地方安老(ageing in the right place)。

黃美涓提到她自己父親的狀況。她的父母住在加拿大,父親輕度中風後早期依然活動自如,但到晚期一直跌倒,便安排住進離家較近的護理之家。母親早餐後就去陪伴父親,待到晚餐時再回家休息。

半年後父親開始腎臟出現問題必須洗腎,90幾歲的父親拒絕洗腎。黃美涓去看父親時,發覺他尿毒很高,每次吃藥都跟護士拉扯半天。她問父親為什麼不愛吃藥,父親說:「那個藥好毒,我吃了都很不舒服。」她知道是因為藥中含毛地黃成分造成的,於是就跟護理之家簽下約定放棄藥物治療,改對父親做懷舊治療。

黃美涓帶父親回顧過往,讓他回味一生的高峰期、走過的流金歲月,讓他覺得自己一生對家庭及社會都有貢獻,過得相當有意義,並告訴他放心,身為子女的他們會照顧母親。她的父親本來害怕死亡,害怕睡覺。黃美涓勸他放輕鬆,不必害怕,一週後,父親在睡夢中安詳過世。她很欣慰父親在最後一段日子裡有家人陪伴,並且能平心靜氣地接受死亡到來。

懷舊治療與喘息照護

懷舊治療又稱緬懷治療,是藉由回想與分享個人人生經歷而緩解病情的一種治療模式。常被運用於老人照護及失智治療,另外,也適用於生病、空巢期、喪偶、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

重拾青春記憶、參加同學會或同好團體、看老電影、唱老歌、舊地重遊等,是懷舊治療採行的方式。除了讓老人激發腦力、刺激再學習能力以外,還可避免孤單、空虛、寂寞、憂鬱、無用等感覺,尋回自信與生活重心。

喘息照護是指家中有人需要長期照顧,為照顧者提供一個喘息的機會。衛生署提出喘息服務方案,只要家中有65歲以上失能老人、50~64歲身障者或55~64歲失能的山地原住民,都可申請服務。每位中度失能個案每年最高可獲得14天,重度失能個案每年最高可獲得21天服務補助,家庭可依需要自行選擇醫療及社會福利資源協助。◇

 

相關新聞
4種廚餘可以廢物利用 讓薰衣草開更多花
如何判斷鳳梨熟了沒?挑選鳳梨看這4個地方
專家:這些植物看似美麗 卻可能毒死你
專家分享施肥祕方 可讓番茄果實長得更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