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沾沾自喜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孝景四年,立栗太子(1),使魏其(2)侯為太子傅(3)。孝景七年,栗太子廢,魏其數爭不能得。魏其謝病,屏居(4)藍田南山之下數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梁人高遂乃說魏其曰:「能富貴將軍者,上也;能親將軍者,太后也。今將軍傅太子,太子廢而不能爭;爭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謝病,擁趙女(5),屏閒處(6)而不朝。相提而論(7),是自明揚主上之過。有如兩宮(8)螫(9)將軍,則妻子毋類(10)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請如故。桃侯(11)免相,竇太后數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豈以為臣有愛(12),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13)自喜耳,多易(14)。難以為相,持重(15)。」遂不用,用建陵侯衛綰為丞相。(《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批注】
(1)栗太子:即劉榮,景帝長子。
(2)魏其:竇嬰封號。竇嬰,字王孫,西漢觀津人。
(3)太子傅:古代負責輔佐教導太子的官。
(4)屏居:隱居。屏,音丙。
(5)趙女:指美人,因古代趙地多美人。
(6)屏閒處:退隱閒居。
(7)相提而論:把性質或情況相似的人、事,擺在一起評論或同等看待。
(8)兩宮:這裡指住在東宮的太后和住在西宮的漢景帝。
(9)螫:音遮,此指加害。原指含有毒腺的蠍子或蜜蜂等蟲用牙或針鉤刺人畜。
(10)毋類:這裡指全家被殺害。
(11)桃侯:即景帝的丞相劉捨。
(12)愛:吝惜、吝嗇。
(13)沾沾:得意的樣子。
(14)多易:輕率。
(15)持重:擔當重任。

【故事闡述】

漢朝的魏其侯竇嬰,是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堂兄的兒子,為人十分好客,漢景帝剛即位時,他就擔任詹士的官職。

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竇太后非常疼愛他。有一天,梁孝王進宮,漢景帝以兄弟名義宴請他,此時漢景帝還未立太子。酒喝的盡興時,漢景帝隨意的說:「我如果死了,就把王位傳給梁王。」竇太后聽了很高興。但這時竇嬰舉起一杯酒進奉給景帝並說:「漢朝天下是高祖建立的,王位應該是父子相傳,這是漢朝訂下的典章制度,皇上怎可擅自傳給梁王呢!」竇太后因此非常厭惡竇嬰。後來,竇嬰嫌詹士職位太小,就稱病辭官。於是竇太后就將他除籍,也不准他再進宮朝見。

漢景帝三年,吳、楚等七國造反,景帝考察後發現,在宗室和竇姓諸外戚中並沒有比竇嬰更賢能的人,所以就賞賜竇嬰黃金千斤,並任命他當大將軍,把吳、楚七國之亂平定。竇嬰敉平七國叛亂之後,景帝重用他還封他為魏其侯。漢景帝四年,立栗太子,魏其侯被派任為太子傅。

漢景帝七年,太子栗被廢,魏其侯雖多次替栗太子諫爭,但都沒有效果,魏其侯就推說有病又辭官了。他隱居在藍田縣南山下好幾個月,眾賓客、辯士都來遊說,但都不能說服他。後來,梁地人高遂來勸說他:「能夠給您富貴的是皇上,能夠讓您成為朝廷親信的是太后。如今您擔任太子的老師,太子被廢了不能力爭,而力爭了又不被採納,又不能殉職。您托病引退,卻擁抱美女,退隱閒居而不參與朝政。把您這些情況放在一起相互對照,很明顯的您是在張揚皇上的過失。如果皇上和太后因此而加害您,那您全家都將被殺害。」魏其侯覺得有道理,就回朝做官了。

後來,在桃侯劉捨被免除宰相職位時,竇太后多次推舉魏其候來繼任。漢景帝說:「太后難道以為我吝嗇而不讓魏其侯當宰相嗎?魏其侯這個人驕傲自大,行事輕率大意,實在難以勝任宰相的重任。」於是沒有任用他,而起用了建陵侯衛綰做宰相。

「沾沾自喜」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演變而來,用來形容人自以為滿足而洋洋得意。

【討論】
(1)竇嬰在栗太子被廢後,為什麼願意回朝做官?
(2)漢景帝為什麼不願任用竇嬰為宰相?

【造句練習】
例:他能今天的成就,在於他不會因小收穫就沾沾自喜,而是凡事都努力不懈。
例:我們常會因為別人的誇讚,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相似成語】
洋洋自得;詡詡自得;自鳴得意;洋洋得意、

【課後時間】
請完成下面的迭字成語︰

吞吞( )( )
( )( )虎虎
( )( )媽媽
( )有( )無
( )法( )天
( )( )皆是
( )( )計較

參考答案︰
吞吞(吐)(吐)
(馬)(馬)虎虎
(婆)(婆)媽媽
(可)有(可)無
(無)法(無)天
(比)(比)皆是
(斤)(斤)計較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說:「顏回的德行已接近完善,然而常常貧困。端本賜沒有隨其自然、聽天由命,他去做買賣,預測行情,卻常常猜中。」
  • 孔子說:「君子廣博地學習正統的文化藝術,並且以禮來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和態度,也就可以不偏離正道或背道而行了。」
  • 戰國時代,魏王想要出兵攻打趙國的國都邯鄲。季梁聽到了這個消息,立即停止了旅行,想回去勸阻。
  • 後來「捨本事末」逐漸演變成「捨本逐末」,用來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只重視枝微末節,不知輕重之意。
  • 《史記》作者司馬遷在《史記·汲鄭列傳》中有感而發說:汲、鄭二位賢能之人在漢初都位居高官,受到眾人敬畏,每日上門逢迎奉承的人絡繹不絕。但因為他們正直的個性不容於官場,後來都丟官失去權勢,連生活都陷入困境,而此時,往日的賓客也就消失無影無蹤。
  • 「耳提面命」這句成語,就是從這首詩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演變而來,即在耳邊提醒,當面告誡;用來比喻殷切熱心的教誨。
  • 陳成子犯上殺了齊簡公。孔子沐浴之後上朝覲見魯哀公,報告說:「陳恆犯上把他的君主殺了,請您出兵討伐他。」哀公說:「你去報告那三家大夫吧!」
  • (shown)魯國當政者要改建儲藏財貨的國庫。閔子騫說:「完全按照舊例行事,好不好?何必改建呢?」孔子說:「這個人平常不太說話,一開口就得體且切中要點。」
  • 蘇秦是戰國時代最著名的縱橫家,他向秦惠王遊說連橫政策。秦惠王說:「寡人聽說,鳥的羽毛長的不夠豐滿是不可以高飛;國家的法令不夠完備是不可以施行刑罰;君王的道德若不被推崇,就不能役使百姓;政策教化若無法順利推展,就不能再交託大臣其它任務。現在先生不遠千里到秦國給我建言,將來我會好好考慮的。」
  • 季路問如何侍奉鬼神。孔子說:「還沒能好好侍奉人,如何能侍奉鬼呢?」季路說:「請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說:「還沒弄清楚生,如何知道死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