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舍本逐末

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231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三曰: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民舍(1)本而事(2)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3);其产约而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4)。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5);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6),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7)

【批注】
(1) 舍:此处读音“舍”,通“舍”,舍弃。
(2) 事:从事。
(3) 产约:农作物生产量减少。
(4) 居心:安居乡土之心。
(5) 好智:喜爱耍小聪明。好,音“号”。
(6) 巧法令:擅于玩弄法令。
(7) 典故另见于《战国策·齐策四》。

【故事阐述】

《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一文,写的是以农立国的治国方针。当时以农业为治国的根本大业,认为工、商为末业。所以文中“民舍本而事末”是指人民不务农而从事工商业,如此国家难以治理。作者认为人民因务农而生产富足,就不会轻易迁移。反之,人民不从事农业而从事工商业,则农作物减少,就会轻易迁移,这时如果碰上国家有祸难,人民将无心长住乡土。而且人民从事工商业,会耍弄小聪明,因而狡猾多诈,玩弄法令,颠倒是非。

后来“舍本事末”逐渐演变成“舍本逐末”,用来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只重视枝微末节,不知轻重之意。

【讨论】
1、你曾经做过哪些舍本逐末、不知轻重的事?其结果如何?请与大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我发现她数理成绩的根本问题就在于“舍本逐末”,也就是一味地死背公式,但不去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由与道理。这样一来,只要命题灵活了一些,马上就不知所措,还容易发生张冠李戴的误用情形。

例:现今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就必须从道德层面切入,否则一切作为不过是扬汤止沸、舍本逐末。

【相似成语】
本末倒置、买椟还珠

【课后时间】

甲:舍本逐末这一句成语在《战国策·齐策四》另有记载,话说齐国使者对于赵孝威太后见面先问齐国岁收与百姓安好,才问候齐王这件事,感到不悦。但是赵孝威太后从容地回答说:“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没有岁收,怎么会有良民?没有良民,怎么会有国君?哪有舍去根本而问旁枝末节的道理呢?”赵孝威太后说的齐国使者无言以对。

乙:请在括号内填入与舍本逐末相反的成语。
1、按( )就班。
2、循序渐( )。
3、( )图索骥。
4、照章行( )。

参考答案: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按图索骥;照章行事。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重耳为了报答楚庄王及实现自己的诺言,就下令全军往后撤退九十里,一直退到城濮才停止。从此人们就将“辟君三舍”引申为“退避三舍”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对人容忍让步,不和人相争。
  • 范雎(1)曰:“汝罪有几?”曰:“擢(2)贾(3)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 子曰:“君子易事(1)而难说(2)也。说之(3)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4)人也,器之(5)。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6)焉。”(《论语·子路第十三》)
  • 西汉末年,王莽夺取政权,把国号改为“新”。王莽施行改革政策,但烦苛的政令却让人民生活更困苦,也导致天下许多人起兵反对,并拥立刘玄为更始皇帝。王莽去世后,刘秀在邯郸一战,大败莽军,还杀了自称天子的王郎。刘玄见刘秀接连立下大功,就封他为萧王。
  •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有好的内在实质就行了,还要外表的文采做什么呢?”子贡说:“真遗憾,大夫您这么谈论君子!说话当慎重,不可失言。内在的实质就如同是外表的文采,外表的文采就如同是内在的实质。去掉斑纹的虎豹的皮,就如同是去掉毛的狗羊的皮。”
  • 子贡问怎么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人民信任当政者。”
  • 鲁哀公问:“那么,怎样侍奉神呢?”孔子说:“依据礼仪顺应天时。民众见到君王以礼敬神就会上下帮助,互相帮助就会快乐,快乐就没有了忧愁,这样就会减少对君王的怨恨而不会作乱了。祭祀之礼要合乎四季,四个孟月,四个季月,祭献五牲,祭献五谷,只要仪式十分符合规定就一定与时节相适应,我不知道这是否就可以免于灾祸了。”
  • 孔子说:“颜回的德行已接近完善,然而常常贫困。端本赐没有随其自然、听天由命,他去做买卖,预测行情,却常常猜中。”
  • 孔子说:“君子广博地学习正统的文化艺术,并且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态度,也就可以不偏离正道或背道而行了。”
  • 战国时代,魏王想要出兵攻打赵国的国都邯郸。季梁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即停止了旅行,想回去劝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