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笛師傅張志名不悔的身影

劉惠宜 整理:賴宛琳
font print 人氣: 72
【字號】    
   標籤: tags: , ,

沒想到這世上還有這樣倒貼式做生意的人,他就是素有「陶笛外科醫生」的張志名。在淡水碼頭附近與張志名道別,看著他漸漸遠去,我不禁暗嘆。

傾囊相授 數十年心得一次報告完畢

今年1月,未曾謀面的張志名將我訂購的四把陶笛郵寄給我。在家自學一個月後,我前往他的工作室拜訪他,主要是想請他看看我吹奏的方法正確與否。

早上9點半一踏入張志名的工作室,他馬上檢測笛子本身的音色與音準,並仔細觀察我的運舌、運氣、吹口的含笛位置等,將必須改正處一一指出。在我吹完一首曲子時,他就會談談對此曲的詮釋、音符間氣量與握笛角度的轉換,以及舌頭位置如何改變了音樂表現。我看他比手畫腳地說明音樂線條該如何流動,頗有藝術指導的架式。彷彿想把這十幾年來的心得,通通一次向我「報告」完畢似地欲罷不能。

他熱忱忘我地分享至將近中午1點,在我催促下才一塊兒進餐。吃完飯回來,一進門他連椅子都沒有坐下,就開始調整笛子。走到好像手術檯的工作桌前,他拿起其中一支修刀繼續解釋:「功能愈強的陶笛,音色愈不容易完美,反而功能單純些,音色純度愈佳。能感動我的音色,就是最佳音色。它跟人、跟物一樣,沒有無用之人,也沒有無用之物,只是沒有擺對地方。」

看見他一頭栽在工作裡的模樣,想像當年愛迪生發明電燈實驗時的那種傻勁,大概就是如此。

以一位入門者而言,老實說,我沒想到陶笛可以「玩」得這麼認真。在台灣,陶笛在不少人眼中只是小朋友的玩具。這大概是為甚麼張志名的產品包裝盒上要印著醒目的八個字「我是樂器,不是玩具」的原因。

最有良心的賣家 持續不懈進步

「以前踏入專業製笛不久,有些高價位的笛子,客人可以把笛子帶回家試吹三個月,不適合再拿來換,不買也沒關係。」我手上此刻也拿了他一把五千塊的5G新笛,還沒付錢,他要我帶回去練肺活量的。而在現在這個社會,要搞失蹤太容易了,行動電話、email改一下或根本不回應,就可以讓舊識覺得你已從人間蒸發。

「你不怕客人捲笛而逃嗎?」

「不會ㄝ。因為我不相信人那麼壞,難道一個人的價值就只值那幾千塊而已嗎?為那一點錢就出賣自己嗎?」

「記得曾經賣出五把單價一萬的笛子。等到下一批笛子出廠時,覺得上次那批笛子只值五千塊。我愈想愈不安,覺得很對不起那些跟我買的人。於是我一個一個打電話給他們,跟他們說有一批音色更好的笛子,想要的話可以拿來換,不加價。」

世風日下,黑心商品多得讓消費者在購買時無不戒慎恐懼。我認為如果有「最有良心的賣家」這種獎項,張志名肯定是其中一位得獎者。

其實在台灣的手工笛師傅生存大不易,雖然張志名在台灣的製笛界已占有一席之地,但回首自己年輕的歲月,他心中不少感懷。

「往往回顧自己前一階段的作品,都會被自己嚇著,很難接受自己怎麼會做出這樣的笛子。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沉澱、釐清,才得以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之後我再也不敢輕易地批評任何一個產品,因為那都是生產者在當時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了。」

「以前不懂事,聽見別人稱讚我,覺得很開心。現在有一點懂事,覺得很慚愧,因為我發現看不到頂端。以往認定是登峰造極的產品,現在已不是,而且不知道高處在哪兒。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懈地觀察思考、思考觀察。」

揮別時,我想到今天發生的一切──他懇切的神情與言語、他工作室窗前的那片翠綠與鳥鳴,以及他飄蕩在林間的笛聲──看來先前的苦如今已都變成了甘。而那對於陶笛奉獻一生的不悔身影亦將永遠刻印在我心中。@

--轉載自《看》2010年第 100期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1/3619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洪中海去年把畢生的積蓄新台幣600萬元捐給榮民遺孤、照顧弱勢,雖然他年事已高,生活條件非常簡陋,捐款還是不落人後,一個月只有1萬多元,卻能夠累積到百萬一次捐出來。
  • 一位中國所稱八十後(1980年代出生的)、來自北京的網頁設計師──Liu Xliao,也是一位業餘的旅遊玩家。在台灣的12天旅程中,Liu Xliao信手寫下圖文並茂的遊記。出乎意料之外,網友反響熱烈,單天網頁瀏覽量曾暴衝到239萬。Liu Xliao一夕暴紅!以至於他計畫把遊記整理成書,預定5、6月在台灣發行。
  • (shown)小人物奮鬥故事系列:英雄不怕出身低,更不怕先天條件的阻礙,只要肯堅持,就會有收穫。「看」看人間「不怕命來磨」的小人物奮鬥故事,他們都有一個讓人聞之鼻酸的慘澹童年。雖然出身低,成長環境充滿對自己不利的因素,但這些小人物卻能化逆境為順境,在看似不可為的環境中,用自己的力量拚出一條路,譜出一段段動人的故事。
  • (shown)小人物奮鬥故事系列:英雄不怕出身低,更不怕先天條件的阻礙,只要肯堅持,就會有收穫。「看」看人間「逆境煉真金 不怕命來磨」的小人物奮鬥故事,他們都有一個讓人聞之鼻酸的慘澹童年。雖然出身低,成長環境充滿對自己不利的因素,但這些小人物卻能化逆境為順境,在看似不可為的環境中,用自己的力量拚出一條路,譜出一段段動人的故事。
  • 一個出身貧寒的女孩,小學一畢業便到工廠賺錢貼補家用。但她從不灰心喪志,一路從童工、領班、採購、財務等職位向上爬升。如今,這個小女孩已是小有成就的電子公司女老闆!小女孩究竟有何過人之處,竟能寫下這一頁傳奇?
  • 有一天,當地人邀請司木炎一起去海邊撿石頭,他決定隨之前往一探究竟。大家很認真在撿,唯獨他坐在石頭上觀浪。沒想到無心插柳,竟然發現一顆看似人像的漂亮石頭!司木炎對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非常驚奇,頓時體會到為何有人甘願成為「石痴」。自此,司木炎對石頭產生了興趣,一頭栽入,一撿就是十年!
  • 帶著赤子情懷般的熱愛,林克孝望著窗外居高臨下的景致,似乎視台北的「都市叢林」如無物,眼光直接飄向遠山,出口便說:「很多人以為那是中央山脈,其實那是雪山山脈……」這樣自然的舉動,一下便透露出林克孝最真實的自我:他是一個山者、詩人,而不是一個金融家。…
  • 林克孝追尋泰雅族少女沙韻的故事,深入宜蘭南澳山區探索失落的古道,與泰雅族文化緊密結合。今年8月的登山之旅,就是發現有條古道路線尚未有人前往,於是號召山友入山探勘。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此次行動竟成絕響……
  • 發現家鄉的長輩一個個戴起了老花眼鏡,從小就愛敲敲打打的施紀墉看見了商機。從創立眼鏡公司、轉型製作創意手工眼鏡,繼而為顧客量製眼鏡,施紀墉貼心的設計造福不少顧客。施紀墉同時擁有設計、製造與驗光師資格,在台灣眼鏡界可說是「絕無僅有」。
  • 古時為故里造橋鋪路被視為善行義舉,時空遞嬗的今天,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祕書長林秋芳憑藉著20年來在文化部門工作、策劃多起大型展覽經驗,在兩年半前,舉家返回宜蘭礁溪故里定居,也在當地灑下一把文化藝術的種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