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台灣古早味(7)魯麵

黃婉玲

人氣 52

材料:
金針、木耳、香菇、扁魚、蝦米、紅蘿蔔、白蘿蔔、白菜、豬肉、魚漿、鴨蛋等

典故:
過去大陸泉州、漳州、福州等沿海地區辦宴席時,多會準備十六道菜,魯麵常是最後壓軸菜,主要是體貼的主人擔心客人在宴席上沒吃飽,最後一道端出魯麵,是要讓還沒吃飽的客人填飽肚皮,賓主盡歡。

後來演變成遠方來幫忙的親友為了趕路回家,無法等到晚宴,就讓這些親友中午吃些菜料十足的魯麵充饑,也答謝親友們的幫忙。

作法:

每道材料都要單獨烹煮熟後,再放進熬著大骨的高湯中煮。首先,將切成塊狀的紅蘿蔔、白蘿蔔、大白菜等放入湯鍋內,待散發蘿蔔、白菜的鮮甜味後,再加入高麗菜、香菇、木耳、扁魚與金針。

湯水再度煮滾後,將裹上魚漿的肉片一一置入湯裡,待水開,肉片上浮後,再做些勾芡,接著將麵川燙置碗中,並盛入剛熬成的羹湯,淋上黑醋,再放上一點香菜,就是道地古早味的魯麵。@

摘編自 《尋找台灣古早味:讓人難忘的36種絕妙好滋味》 樂果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提供

相關新聞
尋找台灣古早味(1)麵粉餅
尋找台灣古早味(2)麵茶
尋找台灣古早味(3)綠豆蒜
尋找台灣古早味(4)油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