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加國談育兒】

不嬌慣成就「小大人」

高雲林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8月26日訊】欣欣從小就顯得比同齡孩子能幹,而且獨立能力也很強。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到處跑著玩,沖父母撒嬌耍賴時,欣欣就已經儼然一個小大人,煮飯收拾家務樣樣行。

欣欣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從小跟著母親一起生活。欣欣的母親高女士說自己從不慣著孩子,從小就把孩子當大人看待,平等的對待她,所以就培養了女兒獨立生活的能力。

由於沒有母親的嬌慣,欣欣從小就不像同齡孩子那麼嬌氣,在她還沒學會走路時,摔倒磕著從來不哭,也不用人扶自己就爬起來。等欣欣稍微大點,母親就開始培養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她幫著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事,有時高女士和女兒一起去買東西,也會讓女兒幫著拿一些較輕的東西。不用家長必須幫的事情,高女士都會讓欣欣自己做,不助長她的依賴性,欣欣在四五歲大時就知道幫著母親洗碗掃地,自己的東西也知道自己收拾。

欣欣怕生膽怯,做事情畏首畏尾,高女士就有意培養女兒大膽張口說話。一次去動物園要問路,高女士就對女兒說:「你去問問那個阿姨動物園怎麼走。」女兒搖搖頭不肯去,說害怕,高女士就對她說:「那我們就看不了動物了。」女兒只好硬著頭皮問了,經過多次訓練,欣欣也敢主動和人說話了。

平時母親煮飯時,欣欣就在旁邊看著跟著學,時常也會幫忙打下手,擇擇菜洗洗菜等,不知不覺欣欣到十歲左右時,在母親的指導下,就已經能夠自己煮飯了。有時,母親上班很忙,欣欣就承擔起做飯的任務,等母親下班回到家時,簡單的飯菜就已經做好了。

在學習上,遇到不會做的題目,高女士不是馬上把答案告訴女兒,而是引導她去想,培養她的獨立思考能力,有時高女士就明確說不會做,讓女兒自己想辦法,於是欣欣就只能自己先思考,自己去上網查資料或問同學,高女士不會養成她依賴父母完成作業的習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移民加拿大11年的張先生有三個可愛的孩子,8歲的兒子Mathew、6歲和4歲的女兒Jessica及Maggie。 張先生教育孩子從小就要有道德,他送孩子們去台灣人辦的學校學繁體中學,孩子第一次放寒假回來,老師要求背會《道德經》的內容,就問老師背道德經的原因,老師說:「道德經是精神食糧裡最好的東西,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所以我們讓孩子背。孩子現在懂得不懂得,懂得多少一點都不重要的,這個東西在他心裏紮了根,等他開始懂事時就會慢慢明白。」張先生知道了很高興,主動配合老師督促孩子完成任務。
  • 【編者按】許多父母來到加國,希望給孩子開闢一個美好的未來。經歷了艱苦打拼,事業漸漸走上了正軌,卻在同時忽略了子女的教育。從本期開始,我們開闢【華人加國談育兒】這個新的欄目。本欄目將陸續刊登家長們在加拿大育兒的心得。也歡迎讀者朋友們投稿,和大家一起討論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體會。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童童今年5歲,頑皮而又可愛,許多事情似懂非懂,對於這麼小的孩子,教育起來也並不容易,周先生的育兒經驗是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智慧。別看童童小小年紀,面子心卻很強,做錯事請時「對不起」說不出口,周先生就用智謀引導他。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8歲的謙謙以前是個淘氣包,現在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小朋友都喜歡和他玩。談到教子,李女士笑著說:「孩子不管以後做甚麼,首先得品行好。」 李女士不擔心孩子的智力,但很注重對兒子品行的培養。她認為品行會影響人的一生 ,孩子不管以後做甚麼,首先得誠實、正直、快樂。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劉先生移民加拿大已有三年,家有一個11歲的女兒Jessie,面對處於青春期叛逆階段的孩子,劉先生是既著急又無奈。 女兒喜歡看電視,又迷上了網絡遊戲,經常網癮大到睡覺很晚,作業常常拖到晚上9點半才去做,作業的質量就可想而知了。劉先生和太太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忍不住訓斥女兒,可一旦多說兩句女兒就煩,有牴觸情緒,多次教育也不見起色。
  • 移民加拿大八年的June是一個12歲男孩Kevin的母親,同很多家長一樣,June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操了不少心。許多家長往往只注重對孩子智育方面的培養,而June認為,思想品德的培養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
  • 9歲的Peter是個誠實聽話的好孩子,多次得到過學校老師的讚揚,提起兒子,郭先生的臉上浮現著驕傲的笑容。 郭先生對兒子的要求比較嚴格,當看到兒子的壞習慣時馬上就指出來,Peter也很聽話,意識到了錯誤很快就能改掉。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金金和同齡的年輕人比起來責任心要強很多,他懂得體恤父母,知道照顧老人,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向金金的媽媽請教育兒經驗,她說其實沒有甚麼特別的,也就是從小就得培養他的責任心,尤其一個男孩子,如果沒有責任心,是會很累人的。
  • 安妮是位強悍的媽媽,平時在家裏說一不二,對孩子事無鉅細都要過問清楚,也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個人空間,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的自我隱私意識增強,母子間的關係也越漸緊張。
  • 現今社會是個大染缸,怎麼能讓一個單純善良的孩子不被渾濁的社會所污染,我感覺關鍵是讓孩子遠離「污染源」。 遠離「污染源」不是逃避社會,是遠離容易給孩子造成「污染」的人、事或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