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加國談育兒】

讓孩子遠離「污染源」

文素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8月06日訊】現今社會是個大染缸,怎麼能讓一個單純善良的孩子不被渾濁的社會所污染,我感覺關鍵是讓孩子遠離「污染源」。

遠離「污染源」不是逃避社會,是遠離容易給孩子造成「污染」的人、事或環境。

*交友

要注意觀察孩子交甚麼樣的朋友,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孩子還沒有分辨是非能力的時候,這點尤其重要,成天有一堆「狐朋狗友」的人很難想像能成為一個謙謙君子,當然,和謙謙君子交往也能收斂或改變自己的不良惡習。因為有榜樣可以效仿。所以,從小我就特別注意讓孩子和那些愛學習懂禮貌的同學交朋友。感覺家教不好品行不端的,就告訴她要遠離,不可以和他一起玩。

*做事

因為孩子小,有時會被一切不良事物影響,做出一切不和道德規範的事,我覺得遇到這種情況一定不能因為孩子小而姑息,一定要讓他認識到事情的嚴重後果,並堅決杜絕。記得孩子8歲那年,因為看同學成天自己買一些零食和玩具,而我不贊成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所以不給她零花錢,有一次她偷偷拿了我十塊錢,等我發現她買的東西後,就開始追問。開始她告訴我她拿了我一塊錢,我告訴她以後需要可以和我要,絕不能自己偷偷拿,她答應了,可是後來慢慢我發現她買的東西不是一塊錢能買到的,就開始生氣的繼續追問,她又說拿了五塊,這次我不再那麼相信她,我告訴她你要誠實,她看我生氣就更不敢說了,後來我氣得開始打她,記得那次是我打女兒最狠的,打完後自己既傷心又心疼,可是我覺得撒謊加上偷拿錢財是不可姑息的。不過自那次以後,我也開始注意給孩子一些零花錢,或經常問孩子需要不需要錢,只要不過分,就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再不敢撒謊,也不再亂花錢,更不會私自拿別人的錢。有時看到親戚家的孩子,二十幾歲了人了,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偷偷裝起來,或有機會就偷偷的拿家裏的錢自己出去花,感到很後怕。

*環境

記得孩子6歲剛上學時,遇到一個很「霸道」的小朋友,因為家庭的原因,她養成了隨意欺負小朋友的習慣,並且她的家長還支持她這樣,認為這樣才夠「英雄」才能顯示身份。學校老師也不敢管,也管不了。因為她家長的原因,這種現象已經不容易改變,風氣也越來越壞,開始我為孩子遭受欺負感到很生氣,也想讓孩子針鋒相對的去和她「打」,因為她比女兒小,按理女兒是能夠打過她的。當然女兒開始不敢和她打的,後來我也意識到,成天教育孩子要與人為善,怎麼可以教孩子打架呢?於是我決定給孩子轉學,在新學校孩子在穩定健康的環境中,成績逐漸上升,心情也漸漸開朗。

古有「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良好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

如今社會,有多少家庭為孩子上個環境好教學質量好的學校而絞盡腦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移民加拿大11年的張先生有三個可愛的孩子,8歲的兒子Mathew、6歲和4歲的女兒Jessica及Maggie。 張先生教育孩子從小就要有道德,他送孩子們去台灣人辦的學校學繁體中學,孩子第一次放寒假回來,老師要求背會《道德經》的內容,就問老師背道德經的原因,老師說:「道德經是精神食糧裡最好的東西,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所以我們讓孩子背。孩子現在懂得不懂得,懂得多少一點都不重要的,這個東西在他心裏紮了根,等他開始懂事時就會慢慢明白。」張先生知道了很高興,主動配合老師督促孩子完成任務。
  • 【編者按】許多父母來到加國,希望給孩子開闢一個美好的未來。經歷了艱苦打拼,事業漸漸走上了正軌,卻在同時忽略了子女的教育。從本期開始,我們開闢【華人加國談育兒】這個新的欄目。本欄目將陸續刊登家長們在加拿大育兒的心得。也歡迎讀者朋友們投稿,和大家一起討論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體會。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童童今年5歲,頑皮而又可愛,許多事情似懂非懂,對於這麼小的孩子,教育起來也並不容易,周先生的育兒經驗是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智慧。別看童童小小年紀,面子心卻很強,做錯事請時「對不起」說不出口,周先生就用智謀引導他。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8歲的謙謙以前是個淘氣包,現在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小朋友都喜歡和他玩。談到教子,李女士笑著說:「孩子不管以後做甚麼,首先得品行好。」 李女士不擔心孩子的智力,但很注重對兒子品行的培養。她認為品行會影響人的一生 ,孩子不管以後做甚麼,首先得誠實、正直、快樂。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劉先生移民加拿大已有三年,家有一個11歲的女兒Jessie,面對處於青春期叛逆階段的孩子,劉先生是既著急又無奈。 女兒喜歡看電視,又迷上了網絡遊戲,經常網癮大到睡覺很晚,作業常常拖到晚上9點半才去做,作業的質量就可想而知了。劉先生和太太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忍不住訓斥女兒,可一旦多說兩句女兒就煩,有牴觸情緒,多次教育也不見起色。
  • 移民加拿大八年的June是一個12歲男孩Kevin的母親,同很多家長一樣,June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操了不少心。許多家長往往只注重對孩子智育方面的培養,而June認為,思想品德的培養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
  • 9歲的Peter是個誠實聽話的好孩子,多次得到過學校老師的讚揚,提起兒子,郭先生的臉上浮現著驕傲的笑容。 郭先生對兒子的要求比較嚴格,當看到兒子的壞習慣時馬上就指出來,Peter也很聽話,意識到了錯誤很快就能改掉。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金金和同齡的年輕人比起來責任心要強很多,他懂得體恤父母,知道照顧老人,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向金金的媽媽請教育兒經驗,她說其實沒有甚麼特別的,也就是從小就得培養他的責任心,尤其一個男孩子,如果沒有責任心,是會很累人的。
  • 安妮是位強悍的媽媽,平時在家裏說一不二,對孩子事無鉅細都要過問清楚,也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個人空間,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的自我隱私意識增強,母子間的關係也越漸緊張。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