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貪得無厭

辛棄名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71
【字號】    
   標籤: tags:

【釋義】厭:滿足。比喻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近義;反義】慾壑難填 得寸進尺;知足常樂 一塵不染

這個成語,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春秋末期,晉國的上卿知伯,是個野心勃勃的人,他總是處心積慮的想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

在侵佔了韓康和魏桓的土地後,他又派人去要趙襄子割讓蔡和皋狼這兩個地方。可是,趙襄卻不答應,說:「土地是先人的產業,我不能隨便送人!」知伯得知趙襄不肯割讓土地,十分生氣,便約韓康和魏桓一同去討伐趙襄子。

趙襄子知道自己寡不敵眾,便採納了謀士張孟談的計策,遷到晉陽城中堅守。並且派張孟談去遊說韓康和魏桓子。說動他們反對知伯。

韓康和魏桓本來就對知伯不滿,知道知伯貪得無厭,滅了趙襄子對他們沒甚麼好處,便答應和趙襄一起聯合起來,滅掉知伯,然後平分知伯的土地。

於是,三家約定由趙襄子乘夜出兵襲擊,韓康和魏桓作內應。結果,三家聯合,終於擊敗了知伯,並將他殺死。就這樣,貪得無厭的知伯,落得了一個可悲的下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感念劉備禮賢下士的知遇之恩,便答應共謀大業,立定「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
  • 有一次,金朝派使臣,來南宋會談議和的條件。使臣依仗金朝軍事力量強大,向南宋提出了無理要求,遭到主戰官員的一致反對。但是,秦檜卻主張接受。
  • 戰國後期,秦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要長安君作人質,掌管朝政的趙太后不同意。
  • 管仲答覆齊桓公說:「您如果想治國強兵,有這五個人就足夠了。若您還想稱霸的話,那麼,還有我管仲在這裏。」
  • 富弼為人非常正直,他曾對人說,一個人應當「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意思是,說話要謹慎,辦事要嚴格遏止自己的私慾,不要縱意胡為。
  • 皇上一言九鼎,從此肉刑被廢除了。
  • 劉邦生氣的問蕭何:「現在天下未定,人民生活困苦,我身為百姓父母,不僅沒為百姓謀福利,反而如此浪費,哪有這個道理?」
  • 南朝有一個文人名叫徐陵。他才華橫溢,文章寫得好,當時很多名流,都收藏了徐陵的文本。
  • 陸像先說:「當官的治理政事,應該依靠理義。靠理義可以治理好的,為甚麼要依賴嚴酷的刑罰呢?決不能靠刑罰來樹立威信,損人利己,這決不是仁義、寬恕之道哇。」
  • 門都性情忠厚,謹小慎微。作戰中善於安置營壘,計劃特別縝密週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