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糊塗糕的由來

作者:味蕾

人氣 243
標籤:

「糊塗糕」是澎湖的古早味糕點,先用糯米與黑糖熬成醬鬻,再加入十多種的珍穀拌勻,蒸熟後急速冷凍而成的糕點,外觀黝黑透亮,Q軟綿密,甜而不膩,深具飽足感,當地漁人稱為「糕乾」,因耐久存放,故是海上的最佳乾糧。相傳它的由來,還與艱辛開墾澎湖的先民有關。

先民開墾澎湖比開墾台灣更早三百多年,因為澎湖已是十六、十七世紀「唐山過台灣」的中繼站。「唐山」是指「中國大陸」,更是指東南沿海的福建、廣州,因當地人口過剩,居民無奈的從廈門口岸搭帆船,橫渡澎湖天險的「黑水溝」海域(今台灣海峽)後登陸澎湖開墾。

從澎湖的「中央街」就可得到證明,它是台澎現存的最早漢人街道,也是最早的商圈,俗稱「街內」、「下街」,約在宋、元時期,就有少數的閩南人來此開墾,到了明初(西元1592年),人數越聚越多,就在馬公市中央老街的最北端,挖了一口大井,為避免意外落井,在井口覆蓋石板,並留有四個取水口,可供四人同時取水,就是現稱的「四眼井」。

回想當年,先民來澎湖的交通工具全靠風力的帆船,航程不僅耗時而且危險,性命全繫在海龍王的手中,加上船身搖晃不已,先民常常暈船、嘔吐、昏睡,更因為嘔吐現象吐光腹中食物,於是更加飢腸轆轆,就將隨身攜帶的糕點塞入口中充飢,免除空腹傷胃之苦。漫長的海途中,「糊裏糊塗」的,不知不覺的度過了驚濤駭浪的船程,終於平安的登陸澎湖,故先民就將此糕點稱為「糊塗糕」。

隨著渡海的交通工具進化,遊輪、飛機相繼問世,來澎湖的旅途變得快易平順,人們不再暈船、嘔吐而空腹傷胃,故「糊塗糕」也隨之失傳。後經有心人士尋訪澎湖的耆老後,得知糊塗糕的內容物是糯米、麥片、蕎麥、燕麥、薏仁、小米、枸杞、紅豆、綠豆、花豆…等十多種的珍穀,注入少糖高纖的健康理念,再依循古法蒸製而成,將它發揚光大,再度重現於澎湖,將這美味糕點呈現於世間。

用糯米、糖、紅豆蒸製的年糕較甜較黏,與糊塗糕很類似。(攝影:彩霞/大紀元)

糊塗糕與用糯米、糖(或加紅豆)蒸製的年糕很類似,但外觀較黝黑透亮,口感較Q彈而不沾黏,且內容物的五穀雜糧較多種,是少糖高纖、甜而不膩、深具飽足感的糕點,到澎湖觀光遊玩時,除了品嚐鼎鼎有名的黑糖糕外,可別忘了嚐一嚐糊塗糕的美味喔! @*

相關新聞
【美食典故】高祿長壽的九層糕
【美食典故】畫龍點睛的蒜泥白肉
【美食典故】天定良緣的糖不甩
【美食典故】意外收穫的貓耳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